
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靖姑信俗文化的核心內容“請香接火”儀式。杜新華 攝
10月21日至24日,首屆臨水夫人陳靖姑文化學術研討會在古田縣舉行。100多名來自法國、美國、馬來西亞和兩岸三地的專家學者圍繞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的形成與發展、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與閩臺關系等課題,從不同角度進行學術研討。其中,對于陳靖姑信俗文化傳承所做的思辨,對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民俗文化如何與時俱進,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落差,古今、海內外的對比
陳靖姑是福建兩大女神之一,被尊奉為“順天圣母臨水夫人”,與“海上女神”媽祖齊名。陳靖姑信俗文化歷史悠久,影響甚廣,已成為具有特殊文化內涵的世界民族文化現象。古田縣委書記章瑞進介紹說,建于唐貞元八年(公元792年)的古田臨水宮為陳靖姑祖廟,千百年來,順天圣母陳靖姑的信仰從古田延伸至全國甚至海外,信眾遍布福建、浙江、臺港澳地區及東南亞、歐美等地,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臨水分宮分廟有4000余座,信仰人口達8000余萬人。
臺灣正修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金清梅說,陳靖姑信仰從古田臨水宮傳入臺灣始于明朝,距今已有500多年,在臺灣信眾心中,陳靖姑信仰地位僅次于媽祖的信仰。“親子”是陳靖姑信俗文化在海峽兩岸的傳承上的重要基點。臨水夫人香火傳臺后,成為地方保護信仰神。其中,“婦女信眾對臨水夫人特別崇信,因為她以護產保嬰的形象存在婦女信眾的心中,也成為求子的神明。”
近年來,海峽兩岸在經濟、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互動日漸頻繁。臺灣各種原鄉信仰的民間宗教,紛紛回原鄉尋根探祖,每年有近萬名臺灣信眾通過各種方式,到祖廟古田臨水宮進香朝拜、旅游或文化交流。目前,臺灣以順天圣母陳靖姑為主神的宗廟有400多座,配祀有順天圣母神位的寺廟多達3000余座。
然而,和海外一片熱鬧的傳承景象相比,國內近年來雖對陳靖姑信俗文化的保護力度有所加大,但其傳承性仍較薄弱,生存狀態依然較嚴峻。陳靖姑信俗活動次數較少,常規化不夠;現代管樂隊的盛行,使陳靖姑信俗活動中的傳統道教音樂“十番”被埋沒;老一輩藝人離世,一些經典曲目、傳統技藝逐漸失傳等問題依然威脅著陳靖姑信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 |
![]() |
責任編輯:徐嶸 |
- 2010-11-11陳靖姑信俗文化傳承路在何方
- 2010-10-28古田縣青年志愿者服務陳靖姑文化學術研討會
- 2010-10-25海內外學者會聚福建古田研討陳靖姑文化
- 2010-10-25海內外學者會聚福建古田研討陳靖姑文化
- 2010-07-16古田縣陳靖姑信俗
- 2010-05-06古田籌建陳靖姑水上文化公園
- 2010-03-25《陳靖姑傳說》壁畫入編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