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雅樂和古琴音樂遺產與傳統文化
http://www.caoliu14.com?2010-06-09 11:24?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古琴藝術作為另一項與傳統文化緊密相連的音樂遺產,已于2003年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亦蘊含了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自先秦時期開始,琴樂就備受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喜愛和推崇。“士無故不撤琴瑟”,琴樂成為文士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從嵇康《琴賦》中所云“眾器之中,琴德最優”這一評價中,即可看出琴樂所具有的藝術魅力和道德情懷。眾所周知,漢魏時期是古琴藝術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涌現了許多善琴的文士,奠定了文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觀念。
我們可以看到,在流傳至今的近5萬首唐詩中,提到最多的樂器就是古琴。古琴不僅是眾樂器之首,自古以來被認為體現中國文人所具備的素質情趣“琴、棋、書、畫”中,也以古琴居首位。古琴不僅與棋、書、畫理相通,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并影響著書畫等藝術創作的境界。唐代一些詩人頗好古琴,經常能夠彈奏或創作琴曲,如王績、王維、李白、顧況、白居易、溫庭筠等,均對古琴音樂有深刻的體會與感悟。他們經常攜琴登上萬壑山川與溪水間,在他們的詩作中每每可見如“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這樣一些生動的描繪和精辟的論述。
古琴音樂有別于其他音樂形式之處在于,除了音樂內容外,它還被賦予了文士間的“君子之道”,它是植根于社會現實生活,代表了中國文人怡情養性、抒發情志的生活追求,體現了文人理想所倡導的人文精神。
以雅樂和古琴音樂為代表的東亞音樂遺產,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多樣的音樂元素、活態的傳承方式共同搭建了一個通往世界音樂遺產之脊的橋梁,其深邃的藝術價值將恒久縈繞在東方地平線上。(曹貞華 來源:《人民日報》)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
相關新聞
- 2010-06-04泉州“文化遺產日”活動方案確定 近20項活動上演
- 2010-03-31文化旅游和諧共贏 非物質文化遺產受游客青睞
- 2010-03-24給文化遺產添油加醋,其影響是毀滅性的
- 2010-03-22單霽翔:讓文化遺產在新時期更加擁有尊嚴
- 2010-03-17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