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熙拼死護寶 三千僧兵戰死瑞跡寺?
一段驚心動魄的史事從瑞跡寺住持的口中流傳到現實中。
瑞跡寺,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剎。地處上金貝山腳下,金涵水庫后山5公里處。傳說,600年前,這里發生的一場官兵與僧人的大搏殺,血流成河,尸橫遍野。
去年底,該寺現任住持告訴研究小組成員,瑞跡寺有一任住持就是建文朝的鎮海衛指揮使鄭煕。“靖難之役”后期,眼看國家不保,建文帝在逃出南京城前三個月,他派了一位叫鄭熙的將軍率領3000名御林軍,押運著國庫里搬出來的金銀財寶,來到寧德(今蕉城)。這些御林軍全部剃光了頭,駐扎在瑞跡寺及周邊的安仁寺、金邶寺出家為僧。據稱,鄭熙手持建文帝所賜尚方寶劍,可指揮調動閩、浙、粵三省部隊。將軍的主要任務就是帶著這群僧兵保護這批財寶,以及閩東銀場開采提煉出來的白銀。據說,建文朝時有100多名太監在閩東地方督辦銀場事務。他到達寧德后,便與銀場督辦太監取得聯系,將各處開采煉制出來的白銀悉數收歸到瑞跡寺貯藏。
朱棣攻下南京城后,發現國庫已空,獲臥底報告,隨即派遣大將軍朱能之子朱武率精兵萬名,沿江蘇、浙江一路先行追至寧德。燕軍將瑞跡寺與南山團團包圍,雙方在此發生激戰。經過一天一夜的戰斗,僧兵悉數戰死,燕軍也死傷數千人。由于尸體太多,無法埋葬,負責清場的燕兵只得將尸體全部填埋在附近山壑中。周邊寺廟也被毀壞。據稱,由于此地戾氣太重,后在重建此寺時,住持特意在寺中的放生池中沉入九個大缸,以鎮戾氣,并每日誦經以超度戰死的冤魂。
當然,隨后燕兵在瑞跡寺及其周邊掘地三尺,始終沒有找到那一批寶藏。有傳說稱,鄭煕在燕軍到來兩天前,就接到線報飛鴿傳書,遂遣心腹部將將皇宮運出的財寶以及礦銀全數運至南山深處掩藏起來了。
在接下來對市內及各縣的調查與尋訪中,研究小組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永樂年間(初步判斷為永樂中或永樂二十一或二十二年),在閩東通往周邊的浙南、閩中的古官道兩側,有幾十座寺廟同時被毀,幾千名僧人同時被殺。對這一曾經發生在閩東大地上的慘案,正史與官修地方志居然沒有一個字的記載。
潘群、馬渭源、王道亨等專家們認為,這一現狀是客觀存在的,印證了建文帝亡命閩東確有其事,上金貝古墓墓主就是建文帝。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6-03福州曉風書屋“重裝”上陣 商業與人文還在博弈
- 2010-05-05泉州將建“小山叢竹”公園 重現人文勝跡
- 2010-04-14桂林鄉:深夜轉移群眾 彰顯人文關懷
- 2010-04-09胡適“回家”人文情懷亦需到家
- 2010-04-01感受古老而神秘的愚人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