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怪的神祇牌,是建文朝的君臣懷念建文帝的證物嗎?
神秘“小登廣” 建文帝登基之所?
對于建文帝逃亡寧德,緘默的歷史老人究竟還有多少秘密留存在閩東的山野間?
去年底,寧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組在收集建文帝最終出亡寧德的史料時,意外地在蕉城區石后鄉聽到了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歷史上有一位皇帝逃難到寧德,在眾位從亡大臣的擁戴下,在大澤溪附近半山腰的一個小村子前的一塊平地上,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登基儀式,并任命了一批官員。后人就把這塊平地叫“小登基廣場”,把這個小村叫“小登基廣場村”,簡稱“小登廣”。這就是石后鄉大墓前村小登廣自然村村名的由來。
這個民間傳說引起了寧德建文帝研究小組的高度重視。今年2月24日,寧德建文帝研究小組一行10多人,從大墓前村出發,徒步1個多小時,抵達“小登廣”。
駐足小登廣村,只見群山連綿,山重水復,地形復雜,交通閉塞。村前有大澤溪橫斷,村后有彭溪、小溪相隔,處于金涵、石后、九都、七都四鄉鎮交界地。確是隱身藏匿的絕好去處。據悉,小登廣村原有十幾戶100多人,后來,因交通不便,村民陸續外遷至金涵鄉定居,現在村里只剩下一戶三代六口人,村莊已顯破落。
對于這個小村莊的傳說,方圓百里的老人都知道這事。打小就聽這個故事長大的蕉城區文明辦的陳永霄認為,建文帝出逃時帶著寶璽,在小登廣村舉行小登基和封官是完全有可能的。村中老者說,村中央原來還有一處尼姑庵(俗稱“菜堂”),長年供奉著一個雕刻有龍頭的神祗牌,上書:“當今萬歲萬萬歲”,但沒有帝號紀年,也沒有落款。可惜的是六七年前神祗牌失蹤,菜堂隨后也倒塌了。
聽完這些描述,研究小組成員覺得,這蓋在村子中間的尼姑庵已屬稀奇,而這神祗牌供奉的是一位皇帝,再加上種種傳說就更顯得神秘了。奇巧的是,在王道亨等人于早期的史料收集中,在周寧縣浦源鎮一尼姑庵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神祗牌。據周寧縣浦源鎮白云庵住持講,該庵創建于明永樂年間,傳庵主原是皇帝的妃子,跟隨皇帝逃難到寧德(今蕉城)。至今庵中尚留有一副供奉著這位皇帝的神祗牌,上書:“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同樣無帝號、紀年,無落款署名。因此,王道亨認為,她應該就是建文帝的寧德(今蕉城)籍妃子。
更為奇怪的是,研究小組在調查中發現,在小登廣村北面還有一個村子叫“逃難村”,一條小溪叫“逃難溪”,一塊平地叫“逃難坪”。相傳,也是當地村民為了紀念落難皇帝逃難至此而沿襲相傳下來的傳統叫法。
寧德建文帝研究小組之所以對這段傳說感興趣,源于他們此前曾在《罪惟錄》志卷三十二中的《建文逸記》中查到的一段史料:“三保下洋過之,泣拜于地,為之摩足,帝微囑三保舉事,泣對不能,別去。”
這段過去被許多史學者忽略的記載,講的是藏身于福州雪峰寺的建文帝,被下西洋歸來進寺燒香的鄭和給遇見了。“在這位前任帝王面前,鄭和是哭著拜倒在地。建文帝輕聲對鄭和說,你幫我起兵反對永樂帝,幫助自己奪回帝位。但鄭和哭著對建文帝說,自己不能夠這樣做! ”
有復國心愿的建文帝,在閩東這個天高皇帝遠的小登廣村,在眾臣擁戴下登基復國,也應在情理之中了。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6-03福州曉風書屋“重裝”上陣 商業與人文還在博弈
- 2010-05-05泉州將建“小山叢竹”公園 重現人文勝跡
- 2010-04-14桂林鄉:深夜轉移群眾 彰顯人文關懷
- 2010-04-09胡適“回家”人文情懷亦需到家
- 2010-04-01感受古老而神秘的愚人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