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閩都民俗節(jié)剪影:線面拉扯間 閩都風情傳
http://www.caoliu14.com?2010-03-04 09:28? ?來源:海峽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再往后、再往后,還能扯多長啊?!”昨日上午,福州晉安區(qū)后嶼線面節(jié)上,8名“大師傅”正在表演制作線面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參加活動的市民紛紛叫好。
這是第三屆閩都民俗文化藝術(shù)節(jié)的分會場。據(jù)了解,福州的線面,始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悠久歷史。相傳玉母娘娘的女兒九天玄女,為了給母親賀壽,煞費苦心準備禮物,最后精制了細如絲、長如發(fā)的線面。手工線面,經(jīng)過和面、揉條、松條、串面、拉面晾曬等多道工序。昨天的現(xiàn)場,一排8個木架排開,每個師傅手拿著四根面筷,一根固定在特制的面架上,其余用手拉另一端。
每一根面筷上二十多根“面條”,隨著師傅們緩慢后退,反復拉長,面條越來越細、越來越長。
“已經(jīng)六米多長了,天下雨面拉得太長會斷,要不還可以更長。”48歲的鄭成成說,他家兄弟都是制作線面的好手。一根面細度要達0.6毫米左右,天氣好,晾十多分鐘就好了。
在場地的另一側(cè),一群浦下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們正在表演“童印”,拿著掏耳朵勺、刮刀,輕輕地在一塊塊油泥上雕刻出自己想像的圖案,最后再用紅色印泥拓下來。圖案充滿了童趣,有游泳的魚兒,還有不少生肖老虎頭,惟妙惟肖。
除了線面、童印表演,現(xiàn)場還展示了剪紙、軟木畫、踩高蹺、擺塔等民俗表演。(記者 李熙慧/文林丹/圖)
![]() |
責任編輯: 金婷 |
相關(guān)新聞
- 2010-03-02福安桂林村:民俗文化鬧新春
- 2010-03-02延平峽陽舉行第十八屆關(guān)岳廟民俗文化節(jié)
- 2010-03-02《孔子》引發(fā)漢服熱,民俗中禮儀“重生”
- 2010-03-02剔除民俗中的惡俗成分
- 2010-03-01海峽兩岸(南靖)元宵民俗文化節(jié)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