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雪峰遇舊主 建文帝曾勸其謀反?
在明史學者的研究中,《罪惟錄》成為打開建文帝是如何入閩的一把金鑰匙。而其中一段描述建文帝入閩路線以及入閩后隱身在福州雪峰寺中之后又巧遇鄭和,令研究者如獲至寶。
2008年6月,寧德建文帝研究小組在《罪惟錄》志卷三十二中的《建文逸記》中查到:“建文帝攜一子至浦江鄭氏家,后又納一妄,生四子……長住福州雷(應為雪)峰寺。三保下洋過之,泣拜于地,為之摩足,帝微囑三保舉事,泣對不能,別去。”
建文帝從浙江浦江出走后,終于來到了福州雪峰寺,并藏身其間。竟然被下西洋歸來進寺的鄭和給遇見了。“在這位前任帝王面前,鄭和是哭著拜倒在地。建文帝輕聲對鄭和說,你幫我起兵反對永樂帝,幫助自己奪回帝位,但鄭和哭著對建文帝說,自己不能夠這樣做!”
如此生動、翔實的描述,對于研究小組來說,是研究建文帝的不可多得的資料。不過,五年前,當南京大學潘群教授在公布這一史料記載時,曾引起過史學界的強烈反應,許多學者認為僅為孤證,不能證實。
而這段史料在鄭和后人看來,記載看似傳奇,但頗有可信度。首先,清代學者編纂明代史書,多從《罪惟錄》等史料中取材;其次潘教授還查閱到明永樂年間鄭和從南洋回來,來過雪峰寺,還把從南洋帶回的兩座瓦塔安置在寺前。鄭和當是在此拜望了建文帝。而閩東研究小組在研究了《泉州訪古記》(張星烺著)后,吸收了“鄭和在永樂十五年到泉州開元寺”等資料,并由此判斷出鄭和到雪峰寺與建文帝會面的時間大約也是永樂十五年。
而鄭和研究會的鄭自海他們在多年研究鄭和史料時,就曾發現鄭和知曉建文帝下落的資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修《江寧縣志·陵墓》卷五記載:“三寶太監鄭和墓,在牛首山西麓。永樂中命下西洋,有奇功,密知建文蹤跡,回朝皆奏不聞,史稱其有隱忠云”。此則史料與《罪惟錄》記載相互印證。
有關專家認為,由此看來,建文帝由浙江浦江再逃往福州并非孤證。可以說,到目前為止鄭和在福州拜望建文帝是最新發現。
太監舍財建寺 實為建文舊臣幕后支持?
當時的雪峰寺是一座怎樣的寺廟,鄭和又怎么會到雪峰山上來的呢?鄭和與雪峰寺之間又有何瓜葛?
雪峰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大湖鄉,距福州66公里。雪峰崇圣禪寺位于雪峰山南麓,是禪宗五宗之二的云門、法眼兩宗祖庭,高僧輩出,素有“南方叢林第一”之稱。
崇圣禪寺創建于唐咸通十一年(870年),宋太平興國(978年)朝廷賜名“雪峰崇圣寺禪寺”,一直沿用至今。宋寧宗時制定全國“五山十剎”禪寺等級,福建全境寺院僅雪峰崇圣禪寺名列十剎之中。入元,寺漸衰落,至明永樂年間(1403~1424)由潔庵禪師主持重建。
在《雪峰志》上,研究小組查到了永樂九年辛卯,福州鎮守太監馮讓舍財參與雪峰寺重建的記載。太監馮讓舍財建寺,這是為什么?
明史專家研究后認為,雪峰寺重建表面上看是馮讓的個人行為,其實馮讓是代表一群太監舍財參與雪峰寺的重建。專家們在雪峰寺意外發現了一塊住持潔庵題刻。文字為“欽差內官古童、段奇、徐忠三員于永樂八年正月十九日登山喜舍大殿五尊佛藏,修崇善事,游覽古跡。登象骨峰,龍頭,水磨香石堵界,至二日出山,住持潔庵題”。從這段記載中看出,潔庵禪師得到一批太監的施舍才將雪峰寺重建為閩中之冠的。馮讓的背后重要人物就是鄭和,及鄭和的師傅主管全國寺院的姚廣孝。而更隱蔽的人物便是逃亡福建的建文帝及舊臣們財力支持。
經查雪峰山資料,可以確定鄭和于永樂年間到過雪峰,并在舊大殿前立兩座瓦塔。而鄭和到過雪峰,在明代及解放后兩次所修山志中均有明確記載,應當比較翔實可信,論之無疑。
![]() |
責任編輯: |
- 2009-09-15建文帝出亡寧德之謎揭秘三:建文帝與“鄭義門”
- 2009-09-16建文帝出亡寧德之謎揭秘四:鄭岐村秘語
- 2009-09-09建文帝出亡寧德之謎揭秘二:《罪惟錄》揭開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