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筱婷,湖里區慈善會黨支部書記、區慈善會副會長/秘書長。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較強的事業心,甘于吃苦、樂于奉獻、愛崗敬業、勇于創新。
大學畢業至今已從事慈善工作8年,曾獲湖里區委、區政府授予的“湖里區慈善工作先進個人”、“優秀慈善工作者”稱號,獲廈門市慈善總會授予的“慈善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獲湖里區委區直機關工作委員會授予的“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初識慈善——信任關懷,聆聽花開聲音
2011年3月,尚未大學畢業的她偶然成為了慈善會的志愿者,協助做文秘宣傳工作。洪再生會長交給她的第一個任務是閱讀所有規章制度和慈善活動、會議資料,熟悉后談談自己的感想。資料照片上受助群眾臉上的笑容和感動的淚花,瞬間觸動了她的淚腺,“慈善是令人幸福的工作”這個念頭油然而生。濃厚的興趣促使她很快熟悉了所有業務項目,摸清了工作流程。她對業務的掌握程度之快深得領導的認可,很快她就接到一個任務——策劃舉辦第一屆第三次理事會暨區委、區政府表彰大會,這在當時對她一個“新兵蛋子”而言具有極大的挑戰。洪會長拍著她的肩膀說:“你們年輕人是慈善的中堅力量和未來,我相信你”。領導的高度信任和支持,讓她意識到,一個好的平臺是能夠讓你盡情發揮所長并學習受益的!這是湖里區首次以區委、區政府的名義舉行專場慈善表彰大會,任務很艱巨,秉持著“一件事情不做則罷,要做就要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的信念,加班到夜晚成為常態,她亢奮而積極。撰寫方案、組織人員、布置場地、編寫材料、活動宣傳,簡單的幾個詞背后是大量的工作,熬出了黑眼圈,嗓子也啞了。一個月后大會成功舉辦,她的內心激動久久不能平靜,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長的印跡,聽到了心里花開的聲音。
情迷慈善——開拓創新,實現美麗蛻變
畢業后她毅然推辭了之前實習過的幾家企業邀請,留在慈善會工作。近七年來,她在領導無私的指導幫助下,虛懷若谷而活潑友善,從宣傳工作入手,漸漸地能夠在辦公室、項目、外聯等工作都獨當一面,從一個青澀懵懂的大學生成長為一個熱情積極的慈善工作者。她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各項工作上推動了機構的傳統慈善向現代慈善轉型。
目前人們的慈善意識還不是很強,對慈善這個概念既清晰又模糊,要提高人們的慈善意識,增強人們的參與能力,這就需要加大對全社會的宣傳,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熱愛慈善,參與慈善”的良好局面。于是她著手創建微信平臺,使湖里區慈善會成為全市首家擁有線上發布項目募捐功能的慈善組織;改版完善《湖里慈善》季刊,至今發行43期;撰寫各類慈善信息投稿給主流媒體,經報道逾百篇次,大大提高了慈善會的報道量和社會知名度;編印《慈善在湖里》畫冊紀念第一屆理事會成果,編印書籍《湖里慈善風采錄》宣傳湖里區的愛心企業、好人好事;注重項目品牌化,如“情暖湖里迎新春”、“慈善早餐溫暖行動”、“雨露育青苗”等,讓慈善擁有醒目的宣傳力。
她負責與愛心企業對接,成功合作了“方慶明獎學金”、“新景地獎教獎學基金”、“王小兵獎學金”、“小蝸牛愛心基金”等多個項目,成功策劃舉辦了多場大型慈善活動。
拼搏的過程是艱辛的,考驗著她的能力和毅力。然而她說:學會用感恩的心來做服務的工作,這樣就不會感覺倦怠或疲累,只有快樂和滿足。從事慈善,不僅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心靈也得到滋潤灌溉,實現了事業、人格的雙重美麗蛻變。
見證慈善——助力脫貧,提升幸福指數
這幾年來,湖里區慈善事業發展迅速,救助實力明顯增強,救助效果十分顯著,是湖里區唯一一家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5A級慈善組織,在全市慈善事業中名列前茅,受到了國家、省、市、區各級表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慈善資金實現了快速增長。從成立伊始擁有的30多萬慈善資金增長至1億2千萬,實際到賬近億元;二是救助范圍實現了全覆蓋。建立起“濟困、助學、扶孤、安老、幫殘、助病、賑災”的全方位救助體系,同時以購買專業服務的形式服務百姓,并扶持民非機構發展;三是健全區-街-居三級慈善組織網絡建設。5個街道設立慈善分會和慈善超市,53個社區設立慈善驛站,形成三級審核制度,實現了點對點救助,切實加強了慈善工作的層層落實;四是慈善的公信力得到提升。內部建設與外部監管相結合,主動公開財務信息,打造陽光慈善;五是慈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
作為一個普通市民和慈善工作者,在參加工作的7年間,她從幾組數字上見證了這幾年廈門特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慈善事業的發展。2011年,幫扶的貧困對象數量達到2千多戶共5千多人;2016年,這一數字銳減為7百多戶共1千多人。慈善救助范圍逐步覆蓋全區低保、低收入和困難戶,各項慈善項目的救助范圍和力度也逐年提高:助學獎學項目覆蓋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助學金額最高達1萬元,比2011年提高67%-200%;大病救助金額最高達8千元,提高60%……
耕耘慈善——感動常在,續寫美麗篇章
工作時候的她嚴肅認真,一副“高冷”模樣,被同仁們戲稱為慈善界的“拼命三娘”;而與人交談時候的她臉上永遠掛著笑容,像鄰家女孩般陽光溫暖,是親和力十足的女生。
她說,慈善是一個復雜又有趣的行業,回報給她的已遠超出當初的憧憬。慈善是一種職業,但不是一般的職業。慈善行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你在行走的過程中將不斷突破自我,愈發清晰地感覺到生命的綻放!她在這個行業里遇到了許多非常優秀的人,他們精于專業,堅持知行合一地不斷探索。建設和諧社會的宏大目標,被他們化為每一次具體的行動和每一個溫柔和善的笑容。當自己作為一條小河激情蕩漾的時候,面對他們,才明白什么叫海納百川。
行善,不只需要愛心和熱情,更需要能力、勇氣和智慧!公益慈善事業更需要將各種資源與善心、理想結合在一起的智慧、想像力,持續的努力與堅韌不拔的意志,保證高效率解決問題的專業方法,以公開透明贏得更多信任和支持的坦蕩胸懷。慈善工作者最需要做的事,就是繼續探尋行善的智慧,努力讓善行落到實處。
善很簡單,簡單到做好本職工作也是一種善:公務人員能克己奉公、執政為民,體恤民間疾苦,是為善;企業家,不僅能把企業當家,也把社會當家,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更多的稅源、更物美價廉的產品、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也是一種善;慈善機構為愛心人士和弱勢群體架起愛心橋梁,善款最大程度地得到善用,是為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