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曦東,男,1973年5月出生,漳州市東山縣人,東山縣康美鎮龍潭社區居民。他在超強臺風來臨時,駕著自己的私人游艇,不顧個人生命和財產安全救出受災群眾。
2016年10月21日,第22號超強臺風“海馬”在廣東至福建南部附近海域登陸,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浪高2-4米,海面上風雨大作。
當天上午11時50分許,正在家中避風的李曦東接到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李達生的求助電話,稱有群眾在東山縣和漳浦縣交界的大坪嶼海域漁排上因臺風散架受困,情況危急,希望他能出動私家游艇出海協助救援。李曦東放下電話二話沒說,不顧家人反對,冒著狂風暴雨驅車近3公里,趕到東山縣銅陵鎮大澳漁港碼頭。到達碼頭后,李曦東迅速啟動游艇,準備救援設施,給海洋與漁業局救援人員陳志雄、許友陳等人穿上救身衣,駕駛游艇迎著大雨大浪,朝被困人員海域駛去。約10分鐘后,游艇到達大坪嶼海域,眼前一幕讓李曦東驚呆了,連片的漁排被風浪打散海面上漂浮著,散架的漁排隨風蕩在海面上亂竄,發現受困人員陳大頭(男,1962年7月,漳浦縣沙西鎮河墘村人,漁排養殖戶)兩手抓著塑料泡沫,在散架漁排和海浪中漂浮著,隨著海浪一沉一浮,隨時有被風浪打翻入海,或被散架的漁排木頭撞擊受傷入海。隨著游艇的緩慢向陳大頭靠近,散架的漁排隨著大浪也向游艇沖過來,游艇稍有不慎將被漁排撞擊損壞,被大浪打翻,危及救援人員生命安全,致使李曦東駕駛游艇幾次欲靠近陳大頭都沒有成功,反遭連續幾個2-3米高的浪墻迎面撲來,游艇頓時灌滿海水,游艇隨著海浪一沉一浮,險些翻船,李曦東果斷撤回碼頭,找來兩臺抽水機抽干灌入游艇的海水,一一檢查了船體和發動機等設備,李曦東再次發動游艇迎著大風大雨和2-3米高的大浪駛向救援大坪嶼海域。
這時的被困人員陳大頭已精疲力竭,正拼命地揮手呼救著,掙扎著。李曦東心急如焚,心想如不及時將陳大頭救上來,陳大頭隨時有生命危險……李曦東憑借多年海上駕船的經驗,先行駕駛游艇繞行,避開風浪口尖,看準時機迎著浪頭,加大油門迅速靠近陳大頭,一次成功,游艇上其他人員也看準時機,迅速將救生圈和救生繩子拋向陳大頭,陳大頭接住后立即將救生圈套在身上,被成功拖拽上游艇,安全得救了。正當李曦東載著陳大頭準備返航時,突然發現大坪嶼一亂礁石上還有兩名被困人員正在揮手呼喊著。由于風浪太大,被臺風打散的漁排在海面上形成一大片,海域暗礁林立,游艇無法靠近,如果硬闖,是必造成艇毀人亡的事故,危及游艇及其他人員的生命安全,一時無法靠近實施救援,李曦東當機立斷先將陳大頭安全送回碼頭。
驚魂未定,瑟瑟發抖的陳大頭被安全送上碼頭交給在碼頭等候救援人員后,李曦東未喘口氣,顧不得吃午飯,駕駛游艇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再次挺進怒海之中……
正時海水開始漲潮,海面上的風越刮越大,浪濤顯得更加洶猛。李曦東憑借自己熟練技術操控著游艇。時而迎著浪尖挺進,避開散架的漁排木頭碰撞,時而穿梭在漁排木頭漂浮物和浪尖之間,幾經努力,來到2名被困群眾亂礁石附近。游艇依然無法靠近礁石,只能遠遠地喊話,安慰和鼓勵被困人員。同時,將現場無法靠近礁石情況報告海事部門,請求直升機救援,打開游艇海事衛星電話和導航雷達,愿以游艇作為直升機救援的導航坐標,準確定位兩名被困群眾礁石的方位。十幾分鐘后傳來救援指揮電話:省防汛指揮部已調派海事救援直升飛機飛抵大坪嶼。此時李曦東駕駛的游艇就像一葉扁舟,在狂風大浪搏斗,冒著隨時可能艇毀人亡的風險,直到當下午4許,救援飛機到達大坪嶼上空,將兩名被困群眾林炳坤、林炳麟兄弟倆成功救起,李曦東才與海洋與漁業局救援人員疲憊不甚的駕駛游艇返航。
李曦東受到了趕到碼頭焦急等待的東山縣縣長朱真、銅陵鎮等部門領導的親切接見和慰問,在場的工作人員和碼頭工人都為李曦東豎起了夸獎的大拇指。一段時間李曦東“三闖怒海救援被困群眾”的事跡在東山島傳為佳話。《福建日報》、《閩南日報》、漳州電視臺、東山電視臺都對李曦東的事跡作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