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沁君,男,福建省國有來舟林業試驗場職工,奉獻熱血,拯救生命,愛心無限。
在南平市延平區來舟鎮這個閩北山區小鎮,坐落著福建省國有來舟林業試驗場,它成立于1933年,是全福建省最早成立的林場。這里有一位普通的林業工人,以連續十三年的無償獻血這一無私奉獻的行為,榮獲“2010-2011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2012-2013年全國無償奉獻獎銀獎”及已在福建省衛計委和國家衛計委等網站上公示的“2014-2015年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謝沁君同志是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他今年45歲,工作勤懇,任勞任怨,是一位普通的林業工人。但他又是一個不平凡的人,13年里他共獻血8900毫升,相當于一個普通人把自己全身的血液更換2遍。獻血者不僅需要一顆愛心,還要有克服恐懼的勇氣和合格的血液,這幾項,謝沁君身上都具備。他覺得獻血不為什么,就為了能拯救更多的生命。他常說:“我身體好,獻點兒血沒啥,獻血救人嘛,是利國利民的事。”在他看來,對于需要關愛的陌生人,捐一件衣服能使他溫暖過冬,捐一些錢能使他擺脫窘境,而捐獻血液,卻可以挽救他的生命,所以他會一直參加無償獻血。說起他第一次的獻血經歷,還要追溯到200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經過南平電影院前文化廣場邊停靠的獻血車時,通過獻血車上的宣傳資料了解到了無償獻血相關知識,認識到無償獻血事業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它是我國社會文明和進步的表現,能夠充分體現出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懷與幫助,讓病人能夠感受到社會的一片愛心和社會的溫暖。并且它是能夠保證臨床用血安全和預防多種傳染病發生的最有效辦法,無償獻血從其醫學意義上說是以救助人的生命為最高目的。回想到以前在電視上、報紙上及網絡上看到的受傷群眾急需各種型號血液輸血時的焦急與期盼,他毅然的挽起袖子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獻血。而從那天開始,每年堅持參加無償獻血,只要獻血規定的正常間隔時間一到,他便會固定的出現在獻血車或獻血站里,至今已連續獻血13年了。因為對獻血知識的逐漸認識和一腔熱情,除第一次200毫升,第二次300毫升后每次獻血都會堅持奉獻400毫升。由于對獻血知識的了解及對血液負責的態度,每次獻血前都要求血站工作人員對其血液做相關項目的健康檢測,若出現某一項目超標則放棄當次獻血,通過一段時間的身體調養再次參加獻血。為了讓自己所獻出的血液更加符合標準,他日常特別注意遵循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并持之以恒堅持跑步等身體鍛煉。
一個人獻一次血不難,但13年堅持不懈,就很不容易了。作為林場一位普通的職工,日常工作在鄉鎮下,周末才能回到南平城里,面對周圍一些人的不解,能堅持這么多年,他這樣的一個普通職工做到了。我們問他是什么讓你堅持了這么多年的無償獻血?他回答道:“我是一個普通的林場職工,工作在鄉下,干不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我的身體好,在做好本職工作之外可以通過獻血幫助別人。每次看見自己殷紅的血液流進血袋中,都感到激動和自豪。自己的鮮血能夠讓生命重放光彩,這樣的付出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是我最開心的事。我會繼續堅持下去,直到某一天我老了,我的血液不在合適奉獻為止”。
謝沁君他以自己堅持無償獻血的實際行動及所掌握的獻血常識和切身體會向周圍的每個人做宣傳、講解正常的獻血對獻血者健康是無損害的,是保證臨床用血安全和預防多種傳染病發生的最有效辦法。讓大家都能明白到無償獻血的意義和重要性。他總認為幫助別人是快樂的,特別是那些正在遭受病痛折磨的人更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如果每個人都能奉獻出一點愛,那我們社會將到處充滿了陽光和溫暖。他的無私奉獻行為,感染了我們場的很多職工,很多職工在他的影響下不斷的加入了無償獻血的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