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滄區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發揮對臺優勢,著力打造兩岸志愿服務交流合作平臺,于2014年10月成立海滄兩岸義工聯盟,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志愿服務發展模式,促使志愿精神成為兩岸融合的共同精神和凝聚廣大群眾的重要聚合力。海滄兩岸義工聯盟被列為中宣部重點宣傳對象、全省重點培育的品牌志愿服務隊,先后榮獲“政府創新中國十佳經驗”等四個國家級獎項。2016年,“海滄兩岸義工聯盟”和“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環保行動志愿服務項目躋身全國志愿服務“四個100”,開全省先河。
海滄兩岸義工聯盟始終把握以人為本的核心,以志愿服務匯聚最大社會共識,把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志愿者的精神需求作為志愿服務的工作重點,推動“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成為常態。一是定期圍繞“環保、安全、文明、關愛”等四大主題開展親子義工志愿服務日活動,充分發揮“大手牽小手,小手拉大手”的積極作用,播撒文明種子,弘揚志愿精神,樹立良好家風;二是以“民有所盼,我有所應”為服務宗旨,立足群眾需求,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士為服務對象,開展“兩岸愛心”、關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幸福心家園”、幫扶煙霧病女孩汪瑤的“扶瑤筑夢”等志愿服務項目,累計受助人群上萬人;三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不斷發揮海滄兩岸義工聯盟的聚合效應,運用“互聯網+”平臺優勢推動志愿服務供需對接,并通過qq群、微信公眾號、志愿廈門系統等渠道發布志愿服務項目。長期以來,在“以愛之名,化心為行”精神內核的驅動下,兩岸居民群眾的志愿意識被激發,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被有效調動。志愿服務已成為海滄獨特的“文明氣質”和“精神符號”。
兩岸義工聯盟以創新推動項目的長效發展,推動志愿服務模式的輸出。一是管理創新,充分鼓勵成員發揮各自特長,并借助社工經驗孵化更多培育志愿服務項目;二是平臺建設創新,發動兩岸義工共同參與社區治理、社區書院建設,為各成員單位和服務對象建立了志愿服務供需雙向對接。三是激勵機制創新,以一年一度的“兩岸義工嘉年華”為載體,通過風采展示、榮耀紅毯、明星義工等環節,讓志愿者充分收獲精神的滿足,極大提升了志愿者的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