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更大 670余幅精品呈現書畫盛宴
此次美術書法作品展以“傳承與發展”為創作主題,集中展示了670余幅當代優秀書畫作品,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藝術與文化交織的視覺盛宴。
細細品味每一幅書畫作品,深邃的審美意趣,豐富的文化內涵,給人藝術之美的獨特感受,更傳遞著濃濃的愛國愛家之情。
本次美術書法作品展分為四大展區,包括“中華情·中國夢”中秋展演活動概況圖片展區、書法長卷展區、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展區等,充分展示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當代書法美術家同根同源的藝術追求、審美趣味、思想格局,更傳達了當代藝術家對“中國夢”豐富深刻內涵的解讀。
中國書協副主席、河北省書協主席劉金凱第一次參加中秋展演活動,看到現場盛景,他直言,這樣的書畫展規模很大,書畫形式豐富多樣。“海峽兩岸同根同源,以書畫文化交流為紐帶,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活動特別好。”此次他也專門為活動創作了一幅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美術書畫作品展中,臺港澳書法家專門以“習近平用典”為內容創作了268幅書法作品。
形式新穎 長卷書法作品傾注兩岸情誼
細行草、正楷、小篆、行體、隸書……不同字體書寫相同內容,風格迥異又融為一體。在書法長卷展區,長35米的4幅書法長卷作品,匯聚兩岸100位書法家創作之力。創作方式新穎,書寫內容傳遞了濃濃的兩岸情誼。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駐足在《水調歌頭》書法長卷作品前,臺灣“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葉國華飽含深情地吟誦起宋代詩人蘇軾的這首詞。“我自己也書寫了一幅,今年的書寫內容很應景又貼合主題,用詞傳情,表達同胞思親情切的骨肉親情。”
這幅作品是由臺灣“中國書法學會”的30位會員共同創作的。葉國華說,臺灣書法家注入了滿滿的熱情,完成這幅長卷作品僅用了3天時間。今年也是臺灣書法家展出作品最多的一年,共有近260幅作品。
這一兩岸文化盛事的不斷發展,讓每年都來參加的葉國華十分感懷:“海峽兩岸血濃于水,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我們共同的文化之‘根’,以中華民族獨有的書畫藝術形式來進行交流,可以不斷增進海峽兩岸情誼。”
其他三幅書法長卷作品由廈門書法家創作,書寫了毛澤東詞《沁園春·雪》、習近平詩《軍民情》,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書寫《廈門賦》書法長卷,反映了廈門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成就。
省書協會員、市書協理事連海明也參與了《廈門賦》的創作,他笑著說:“自己寫了三稿,才寫出自己滿意的作品。”連續四年參加這一活動,連海明感嘆:“每年都能看到不同的新意和亮點,這就是兩岸文化交流的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