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讓文明“教化”育人顯著
堅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培養市民良好精神風貌,促進全民素質提升,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小落細落實上下功夫。
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家訓、孝道文化、文藝創作、移風易俗、市民教育、城市建設、旅游出行、公益廣告、志愿服務九個活動中。引導廣大市民廣泛參與,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先后涌現出了全國先進工作者吳祥江、中國好人唐名高、福建好人陳華庭等先進典型。編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讀本和校本課程,開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講堂,通過宣傳欄、電視臺、網站、微信平臺等載體宣傳解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廣場舞、戲曲表演等文化活動,實現機關、企業、農村、學校、社區、“兩新”組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全覆蓋。
深入傳承紅色文化。整合用好老區蘇區紅色資源,投資2800萬元,將“第二集美學村”舊址與縣城周邊的白巖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白巖山紅軍戰斗遺址、閩中工委舊址等18處景區相連成片,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文化長廊,三年來,共迎來400多批次5萬多人次參觀。編寫紅色書籍《林大蕃》《葉炎煌》,拍攝紅色電影《無悔的心》,每年舉行祭掃烈士陵園活動,開展“追憶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憶長征、跟黨走、奔小康”“重走長征路、鍛造好作風”專題巡演和征文、書法繪畫征集、攝影賽等活動,使紅色文化特質更加凸顯,融入市民血脈中。
深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孝道文化,修建郭居敬紀念館、“二十四孝”文化主題公園、月朗風清文化墻,建立“居敬”孝老愛親志愿者服務站,舉行《中華孝道》郵票首發儀式和書法展,開展第二屆道德模范和“十佳小孝星”評選表彰活動,全力營造孝老愛親、文明和諧的濃厚氛圍。挖掘祠堂文化,“三修一建”先賢文化,全面修繕120多座祠堂,打造祠堂文化,組織鄉村德高望眾“名人”講述家族故事、修訂家訓族規,變祭祀祠堂為文化文明傳播的新殿堂,全縣打造祠堂文化代表福建省兩次進京介紹經驗。連續三屆承辦浩沙杯全國藝術體操比賽,促進全民健身體育運動,大田職專啦啦隊體操代表國家隊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行世界比賽并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