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之不易的古縣志
“地方志流傳綿延千載,貴在史識,重在致用,即可為后世留下堪存堪鑒之記述,也可為當代提供資政輔治之參考。”
建國前,同安曾在明朝成化、正德、隆慶、萬歷,清代康熙、乾隆、嘉慶,以及民國初年八修縣志,但由于“兵燹迭經”,明朝版方志全部遺失,目前官方僅存康熙、乾隆、嘉慶和民國四個版本的《同安縣志》。
事實上,就連這僅存的四部方志也是得來不易。
上世紀80年代,福建省興起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編修社會主義新方志的浪潮。同安縣方志辦在長達數年的尋找后,終于在80年代末期于首都圖書館發現了《大同志》的存在。隨后,同安縣方志辦老主任洪輝星遠赴北京,通過膠卷拍攝才把《大同志》帶回了故鄉。
四部舊志,長年以來一直“三缺一”。直到去年5月,才由同安區方志辦洪匯前主任在省圖書館里發現并引進乾隆版《同安縣志》的影印本。目前,乾隆版《同安縣志》正在同安區圖書館的協助下,進行古本制作。
對于其它舊版志書的搜尋工作,同安區方志辦仍在堅持著。洪匯前主任認為,從《康熙癸巳序》的敘述“自明萬歷壬子至今,兵燹迭經,片版無存矣。乃命吏于薦紳先生笥中,陸續抄錄,竭一歲之力,舊志始具,然脫失不完者夥矣”來看,至少在康熙五十二年(即公元1713年),更早版本的舊志還是存在的,只是保存不全而已。洪匯前希望,如社會各界有任何明朝版《同安縣志》的相關線索,能及時與同安區方志辦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