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春節(jié)剛過,人們又開始盼著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在一些傳統國人眼里,也只有過完元宵節(jié)才算是過完了春節(jié)。元宵節(jié)也被視為春節(jié)里最后的高潮部分,是個暖心又走心的中國傳統節(jié)日。
“鬧”是元宵節(jié)最重要的民俗特征,盡顯中國民族節(jié)日的鮮明特色。每到元宵節(jié),各地的人們用賞花燈、猜燈謎、舞龍獅、踩高蹺、吃元宵等各種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歡慶元宵節(jié),例如,經國務院批準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仙游楓亭元宵游燈習俗、泉州鬧元宵習俗、閩西客家元宵節(jié)慶等等,的確是熱鬧非凡,豐富多彩。在娛樂身心的同時,元宵節(jié)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也能夠夯實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因而,元宵節(jié)除了節(jié)日的身份外,更增添了民族、文化、精神內涵的光環(huán)。
然而,很多人感嘆如今“年味兒”越來越淡,元宵節(jié)的民俗漸行漸遠。從小時候的包元宵和“鬧”元宵變成了現在的買元宵、吃元宵,而且現在許多年輕人已經不愛擠到人山人海的街上賞花燈、猜燈謎,更喜歡宅在家過個“網絡元宵節(jié)”。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日漸深入人心,在網上猜燈謎、掛燈籠、對對聯,不失為一種好形式,其樂也融融,線上線下一樣熱鬧,讓元宵節(jié)過得有滋有味。
歡慶元宵節(jié),我們可以“傳統”。不妨積極參與到社區(qū)或鄉(xiāng)村組織的彩燈展、戲曲、舞獅表演、猜燈謎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中,傳統的元宵節(jié)日習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能愉悅身心,又能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元宵文化。
歡慶元宵節(jié),我們可以“潮”。在家過個潮流的“網絡元宵節(jié)”,讓傳統元宵節(jié)插上互聯網的翅膀,承續(xù)溫情漾漾的網絡新民俗。
元宵是現代的,也是傳統的。需要我們每個中國人在實際生活中去多參與活動,多創(chuàng)新內容和形式,去傳承和發(fā)展文化精髓,去傳播文化背后所蘊含的文明理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朱麗雅)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2-07福建省“譜文明曲、唱文明歌、跳文明舞”活動落幕
- 2017-02-07楊橋河南社區(qū):探索志愿服務模式 構建文明和諧社區(qū)
- 2017-02-07上杭縣豐富多彩文體活動引領群眾文明過新春
- 2017-02-07上杭縣豐富多彩文體活動引領群眾文明過新春
- 2017-02-07讓文化浸潤于那文明的小巷
- 2017-02-07文明出行讓春運回家更有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