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勤懇懇做事,平平凡凡做人。”這是陳瑞茂始終不渝的信念。1991年,陳瑞茂脫下軍裝,回鄉從事農村金融,從毫不起眼的營業員做起,努力提高各項業務素質。1996年,他擔任漳平農行永福營業所主任,倍感責任重大。“打鐵還需自身硬”。他大量閱讀金融的政策、理論、管理等書籍,保持踏實敬業、奉公擔當的工作作風,為“三農”經濟發展提供“保姆式”服務。
永福鎮素有“高山花園”“大陸阿里山”的美譽。陳瑞茂傾力支持臺灣農民創業園發展壯大,勇于承擔營造良好投資環境的責任。他建立健全“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無償代辦制”等“金融服務110”機制,提供方便快捷的“一條龍”服務。2004年,臺農李志鴻創業伊始,人生地不熟,一籌莫展。陳瑞茂主動對接,陪同李志鴻實地考察,從營業執照、林權證辦理到茶場招工、融資信貸,都毫無條件地提供全方位服務。李志鴻的鴻鼎茶場終于走上正軌,他感慨地說:“陳瑞茂是在用心服務,竭盡全力、處處為我們著想。”陳瑞茂多措并舉,探求化解臺農融資難的良方,在全省創造性地實行茶樹抵押、利率優惠的信貸機制,得到上級農行的充分肯定;在全國首例為創業園47戶臺農發放惠農卡,緩解季節性資金短缺壓力。優越的金融環境吸引一批批臺商到永福投資創業。至2016年,59家企業、490多位臺農在這里落戶創業,永福成為全國最大的高山烏龍茶生產基地。眼望翠綠靈秀的高山生態茶園 ,陳瑞茂常常欣慰地勉勵員工:“我們的付出值了”。
“我是老區農民的兒子,為家鄉做點事是我的本份。”正是這種樸實的鄉土情感,激勵陳瑞茂舍“小家”顧“大家”。2009年,一場惠農卡發放攻堅戰在永福拉開帷幕。陳瑞茂既當“指揮員”,又當“辦事員”,親率員工,深入路程崎嶇遙遠的自然村,挨家挨戶上門服務。在一次下鄉歸途中,臨近夜晚八時許,正遇臺風突襲,大雨傾盆,山體坍塌。陳瑞茂與員工前不著村,后不著店,又冷又餓,個個被淋成“落湯雞”。他一邊安慰員工,一邊打緊急聯系,直到子夜時分才安全抵鎮。未能悉心照顧年逾七旬的老父,是他掛心的痛處。全心投入發卡工作的他,已經三個月無暇回新坑仙宮村,探望身患直腸癌近三年的父親。此次,父親病痛發作厲害,他乘午休匆忙趕回老家,下午又帶領工作組發卡。臨行前,望著日益消瘦的父親,想到自己沒能盡心孝道,這位曾在軍營中鐵打的硬漢子愧疚地流下眼淚。然而,就在這短短的三個月,永福鎮實現惠農卡全覆蓋,發卡10856張,激活率100%。每當他看到一位位農民揣著惠農卡辦結貸款時,心里感到無比滿足。扎根農村以來,他傾情扶持而脫貧致富的農戶不勝枚舉,如龍車村的陳光金、新坑村的李廷豐、大坂村的陳芝碧……農戶們贊譽道:陳瑞茂是我們農民信貸的“及時雨”。
面對貸款人難找、錢難收、扯皮多的困境,陳瑞茂不畏難、不怕難、不叫難。他堅持每月親自摸底排查客戶信貸,每季度跑遍全鎮27個行政村,掌握貸款客戶經營情況,多維度構筑信貸風險 “防火墻”。2016年3月,他憑借一股韌勁,數次驅車返還永安千余公里,成功“攻堅”清收最后一筆信用卡不良貸款2.94萬元。至2016年10月,永福支行累計向臺創園發放貸款5900余戶、9億余元,無一筆不良貸款,連續16年保持不良貸款零紀錄的驕人成績。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2000至今,陳瑞茂帶領永福支行獲得福建省分行“先進集體”、省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狀”等各種榮譽40余項。僅2010年至今, 他榮獲福建省分行“饒才富式好干部”、省“金融五一勞動獎章”等各級榮譽10余項,在大山深處默默無聞地詮釋勤勉敬業的人生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