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寧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鄒寧生發言
打造“全國最干凈旅游縣城”是我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新抓手、新載體,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帶全局的綜合工程,對推進創城工作、提升縣城形象、改善群眾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建管并舉,創造干凈宜居環境
1.嚴格落實“五長”責任制。按照“分區劃片、部門包干”的原則,我縣在城區和景區范圍內實行“五長”責任制,由縣處級領導擔任各片長、街長、區長、路長、河長。其中,片長負責城區六個社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任務的分配和工作督查;街長要做好責任街道“門前三包”宣傳教育和環境衛生整治監督,每周安排一次衛生責任區整治,切實解決基礎設施損毀等問題;區長負責景區和6個城中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督查、監管;路長負責出入城區的3條重要公路的市政設施管護以及日常保潔;河長負責督促相關部門履職盡責,協調解決河道衛生綜合治理相關問題。此外,我們還成立了聯合督查組,每2周進行1次專項督查,督促有關單位和鄉鎮抓好工作落實,對工作緩慢、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予以通報,追究責任。
2.集中整治市容市貌。一是全力“掃清楚”。目前已投入220余萬元,對環衛基礎設施進行重新規劃布局建設,新聘環衛人員,添置垃圾收集車、洗掃車等機械化車輛;實行清掃、清運、保潔“三位一體”管理,垃圾收運做到日產日清,城區保潔區域分四級管理,確保實現“全覆蓋、無死角”。二是全力“擺清楚”。嚴厲打擊占道經營、以路為市等行為,嚴格落實貨運車輛限時進城制度等,特別是這次對農貿市場進行了徹底改造,重新規劃布局、劃定攤位,農貿市場內部經營秩序有了質的提升。三是全力“整清楚”。近半年來,已先后投入2100余萬元,修復主街道路、井蓋、市政管網,增設人行道無障礙設施,改造街道緩石坡,增設停車場,完成節點景觀提升改造,修繕城區城區景園設施,補充社區體育健身器材,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3.不斷規范行業管理。一方面,加強誠信制度化建設,開展“弘揚誠信美德,建設信用泰寧”活動,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加強文明行業創建,推動全縣30個行業深入開展“和諧伴我行,滿意在泰寧”“三比三賽”活動,強化優質服務、便民利民措施,建設道德、文明行業。加大對美容美發店、小旅館、小餐館、小網吧和小型休閑娛樂場所等“五小”行業整治力度,提升行業服務水平;通過新聞媒體、培訓班等形式,廣泛宣傳行業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確保宣傳到戶到人;加強公共場所衛生、小型餐館、夜市攤點的衛生管理,保障市民飲食安全。
二、彰顯地域特色,打造干凈宜游環境
1.打好旅游牌。旅游是泰寧的生命產業。我縣堅持以“游客為本、服務至誠”為主題,著力打造“文明誠信”旅游品牌。以開展“創星級團隊、促效益文明”主題活動為載體,著力打造星級景區、星級賓館、星級旅行社。同時,我們把宣傳造勢工作貫穿到打造“全國最干凈旅游縣城”的全過程,將活動與旅游營銷緊密結合,同步配套策劃招募旅行義工等系列事件營銷,進一步吸引媒體關注泰寧、聚焦泰寧。近來,我們還成功舉辦了環大金湖國際山地馬拉松賽、“空谷回音”音樂節、“丹霞國際熱氣球光雕嘉年華”“打鐵花”等重大賽事以及群眾性民俗文化活動,充分展示了泰寧開放、包容的對外形象。
2.打好城市牌。我縣圍繞打造“海西最美山城、三明最靚看點”的定位,始終把城區當作景區來規劃、建設和管理,較好地實現了創城與城建的有機結合。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做到“無規劃不建設、先規劃后建設”“鐵打的規劃流水的官”;我們堅持“不怕有缺點,就怕沒特點”,推廣提升“杉陽明韻”建筑風格,突出“顯山露水、透綠見景”特色,形成了較高品位的景園體系、夜景體系,建成了水南廊橋、內環路門樓等一批城市景觀,構建了親水步道、自行車道等“慢線”系統,打造了山、水、城、景共生共融的城市個性。
3.打好文明牌。一是營造文明氛圍。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融入各行各業工作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制度常態化;充分利用戶外宣傳陣地,在城區主次干道、公交站臺、建筑圍檔、酒店賓館、園林綠地及戶外LED大屏幕等公共場所,粘貼、懸掛、刊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和宣傳畫,依托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爐峰山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營造濃厚氛圍。充分發揮各類課外活動陣地教育引導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提高未成年人的文明素養。二是踐行文明旅游。我縣緊緊圍繞著“把城區當景區”的工作目標,以創建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為抓手,積極開展旅游行業管理提升年活動,加強文明旅游管理和引導勸導,深化文明景區創建。扎實開展“文明旅游、禮貌乘車”、“倡導文明交通行為”、爭當“文明游客”和“文明團隊”、“尋找最美導游”、“旅行義工免費游”活動等實踐活動,如來自仰恩大學、北京大學等旅行義工分別在大金湖、寨下大峽谷、明清園、尚書第、狀元街進行義務勞動,將旅游與公益完美結合,教育引導旅客維護環境衛生、遵守公共秩序、保護文物古跡、講究以禮待人。三是倡導文明出行。充分發揮退干協會作用,發動百余名老年人文明勸導員,分組、分路段在主要街道、路口文明勸導,主要維護責任路段內的交通秩序,勸導行人文明出行、走人行道、過馬路走斑馬線,車輛停放有序不占盲道,勸導沿街商店業主入店經營,流動攤點入市經營,勸導沿街商店不亂倒垃圾,行人不亂扔垃圾,充實社會監督力量,對環境衛生整治,進行督促檢查;開展交通秩序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闖紅燈,機動車、非機動車不按規定停車,駕駛機動車接打手機,駕乘摩托車不戴頭盔等交通違法行為,創造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
三、培育良好風尚,營造干凈人文環境
1.著眼治本,提高市民素質。只有思想上干凈了,舉止才能干凈;舉止干凈了,城市才能干凈。我縣始終把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作為打造“全國最干凈旅游縣城”的主要目標,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引導廣大市民改正各種陋習,進一步增強環保、衛生、公德、文明意識。大力提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管住自己的“嘴”不亂吐、不亂說,管住自己的“手”不亂丟、不亂畫,管住自己的“腿”不亂行、不亂踩,培養新一代文明市民。此外,我們尤其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組織開展文明禮儀進學校、進班級、進課堂、愛國主義教育等系列活動,建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常年開放青少年活動中心、愛國教育基地等場所,免費開放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營造未成年人成長的良好環境。
2.去粗取精,弘揚傳統文化。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繼承發展”的方針,對具有傳統建筑風格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重點保護修繕,做到修舊如舊、整新如舊。深入挖掘、整理和展示傳統民俗文化,傳承發揚梅林戲、儺舞、橋燈、上青古樂等具有濃郁泰寧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開辦了梅林戲傳承班,推出了三明首臺民俗歌舞劇《夢回泰寧》。挖掘泰寧北宋狀元葉祖洽、南宋狀元鄒應龍等“狀元文化”資源,以濃厚的“狀元文化”熏陶人,以優秀的“狀元品質”引領人,豐富了素質德育工作載體,提升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水平。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圍繞民族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富有泰寧文化內涵、濃郁地方民俗特色、時代特色以及未成年人樂于接受、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依托山歌、曲藝、書畫、攝影、蘭花等14個協會,推動紅色旅游持續健康發展,影響帶動更多人研究文化、傳承文化,形成了較為濃厚的文化氛圍。
3.長效持久,開展志愿服務。廣泛傳播志愿服務理念,大力弘揚志愿精神,積極培育志愿服務文化。成立了15支“泰美”志工服務隊,招募了百名老年人文明勸導員,充實社會監督力量,對環境衛生整治,進行督促檢查。先后組織開展了重大節慶志愿服務及傳統節日“送溫暖”志愿服務活動,重點對孤寡老人、五保戶、困難戶等進行慰問;在公民道德宣傳日活動中,在縣市民廣場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市民開展專科義診、食品安全宣傳、環保衛生宣傳等志愿服務活動,營造了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