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泉州的石獅市,有一群熱心志愿服務的“陽光太太”,她們關心孤寡老人、殘疾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9年里,她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籌集物資、善款700多萬元,隊伍成員也由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200多人。她們就是石獅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們。
“之所以叫‘陽光太太’,一是因為我們的隊員都是已婚的女性,二是我們希望把陽光帶給他人。”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的發起人林麗娜說,“太太”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包括企業家、公務員、教師、家庭主婦等,“我們對加入的志愿者只有一個要求,即‘有愛心、熱心和奉獻心’。”
1.從十幾人到兩百人 "愛幫忙"女性匯成"陽光太太"
走進位于石獅湖濱菜市場附近的“陽光太太”會所——兩張辦公桌、一張會議桌、一臺電腦、幾張椅子,一目了然。“簡陋”的布置令人意外。會所是由石獅當地的金沙庵免費提供的,沒有聘請專職的工作人員,因為由會員捐贈的每一分善款都只會被用在刀刃上。
說起“陽光太太”不得不提會長林麗娜,雖然她總是說:“我的榮譽不重要,團隊的名譽才重要。”但正是這位極具個人魅力的女性,吸引了不少太太們入會,并帶領她們滿腔熱情地參與志愿服務,展現出了當代女性的精神風貌。
“陽光太太”給孩子們送新衣。圖片來源:福建文明網
林麗娜是石獅市玉湖社區黨支部書記,早年自辦企業。在社區工作20多年來,熱心的她總是樂善好施。“愛幫忙,就是這樣。”林麗娜簡單的用這一句話概括她自己。然而就是有許多像她一樣“愛幫忙”的女性,才匯聚成了今天的“陽光太太”。
石獅依托紡織服裝業很早便是福建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之一,本地民營企業眾多。男人在外打拼事業,很多太太們衣食無憂,但難免無聊而渾噩。通過林麗娜的召集和多年奔走,這些“有錢、有閑、有愛”的太太們似乎也找到了“組織”,她們一起做慈善,做義工,生活過得更開心,更充實。
“2000年左右,石獅民營經濟發達,有很多人就在家里做家庭主婦,閑暇時不是打牌就是去做美容。”說起協會的創辦,林麗娜回憶,有一天,一家美容機構組織了一場講座,她也在場。講座最后安排了一個募捐環節,募捐對象是一名得了罕見疾病的貧困外來務工人員。現場的太太們受到觸動紛紛慷慨解囊,每個人都捐了成百上千元。
一次偶然的聚首,讓一群有愛心、有經濟能力的太太們發現,原來身邊還有那么多不幸的人。同時,一顆慈善的種子也在林麗娜的心田中生根發芽。2006年,她與其他太太自發組成了陽光太太親善服務隊,剛開始隊伍只有十幾個人,她們積極從媒體上了解需要幫助的人,從物質和精神上給予幫助。
她們的善舉漸漸得到了社會的肯定,隊伍也不斷壯大,發展成為慈善組織,2014年12月24日,服務隊正式更名為石獅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如今協會已有200多名成員,其中有企業老板、個體戶、教師、白領、公務員,平均年齡40歲。
2.五大"陽光工程"播撒陽光 9年籌集700多萬元
慢慢地,團隊的慈善范圍不再局限于石獅,而是哪里有需要,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哪里。
2008年5月17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五天,70多位統一著裝的“陽光太太”頂著烈日,扛著捐款箱向一個個過往的行人行禮,請求得到支持。白天的努力、晚上的義演,加上林麗娜和隊員們自發捐款的40多萬元,她們當天共募捐到125萬元捐款和100多萬元的物資,由“陽光太太”張敏負責送往四川災區,光是救援物資就整整裝了4大卡車。2013年4月雅安發生地震后,“陽光太太”又募捐達60多萬元,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石獅市社會福利中心和石獅市慈愛老人福利院也是“陽光太太”們常去的地方。僅是2014年,“陽光太太”就捐給石獅社會福利中心婷婷幼兒院40多萬元,還捐了13萬元資助聾啞兒童,用來幫助他們安裝助聽器。幼兒院中,有個孩子得了尿毒癥,有個孩子是兔唇,“陽光太太”資助他們,還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般對待,全程陪伴他們分別到北京、上海治療。
陽光太太和老蔡媽媽在一起。圖片來源:福建文明網
值得一提地是,“陽光太太”利用自己的愛好特長自發組成了一支文藝小分隊,自費購買演出道具、服裝、設備等,通過義演的方式籌集愛心款幫助更多的人。每逢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等節日,林麗娜都會帶著“陽光太太”們到福利院陪老人們過節,為老人們表演節目。院長龔顯勤說:“她們雖然不是老人們的親女兒,卻比親女兒還親。”
“陽光太太”們還積極幫助本地的困難戶。2014年5月,得知蚶江鎮石湖村58歲的老蔡媽媽獨自照顧三個患精神病的孩子,林麗娜帶領志愿者們前往慰問。基本沒有收入的蔡媽媽在簡陋石頭房內與患病的孩子相依為命,“陽光太太”們看在眼里,痛在心頭。為此,協會特地為蔡媽媽的兒子和二女兒聯系了醫院,一切治療費用都由協會負責。見蔡媽媽14歲的外孫在生活和心理上存在不少問題,協會還將他送到學校接受教育和青春期心理輔導。經過治療,蔡媽媽的兒子和二女兒病情得到很大改善,已能自理生活了。蔡媽媽一家在“陽光太太”們的幫助下,逐漸有了“陽光”。
目前,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有五個“陽光工程”:一個是“陽光進校園”,主要針對學校里單親、叛逆的貧困家庭的孩子;第二是“陽光護家庭”,主要針對單親的母親和兒童;第三是“陽光照他鄉”,主要針對石獅之外的一些地區,包括青海、甘肅等地的一些貧困兒童;第四是“陽光暖老人”,主要幫助本地一些殘疾人和貧困老人;第五是“陽光伴我行”,主要是針對協會內部的服務培訓,通過培訓來提升志愿者的服務能力。9年里,她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籌集到的善款物資累積達700多萬元。
3.從無聊空虛到快樂做義工 "陽光太太"緣何變化大
福利院的龔顯勤院長說,為了幫助更多人,林麗娜放棄了自己經營多年的企業,全身心投入到“陽光太太”志愿者服務隊的工作中。而在生活中,她從不亂花一分錢,家務自己做、在地攤買衣服……在她看來,與其把錢用來購買奢侈品和雇傭衛生工,不如用來資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也正是在林麗娜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陽光太太”愛心團隊中。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陽光太太”們在一次次活動中,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自己。很多太太當了志愿者后,學會了理解和感恩,并把這種情緒帶回家中,變得更懂得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因為每個太太的生活總體來說還是很舒適的,身體健康,物質充足,衣食無憂,但難免無聊空虛,缺少精神上的溝通。很多太太在做義工后,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林麗娜說,“還有一些全職太太,以前可能沉迷于打麻將、賭博,參加公益活動后,她們漸漸找到了有意義的事情做,遠離了那些不良習慣。”志愿者活動讓他人得到溫暖,也讓太太們感受到了自身的“陽光”,一舉兩得的功效也得到了各界認可。
“陽光太太”慰問貧困母親。圖片來源:福建文明網
2014年9月,陽光太太志愿者協會被評為首屆福建省十大志愿者服務品牌,林麗娜則被評為福建省志愿者服務工作先進個人。“有這些榮譽,一句話,歸功于這些姐妹們。”林麗娜一直強調,正是有這樣一群人的無私奉獻,才有了今天的“陽光普照”。在眾多的榮譽及成績面前,每位陽光太太似乎都很坦然,甚至也不是很關心,她們更注重參與公益活動的過程,也更享受志愿活動本身帶給她們的快樂。周大姐是石獅市的一名普通退休職工,雖然加入陽光太太時間不長,但她是最“勤奮”的成員。談到加入陽光太太團的動因,周大姐說,這圓了自己的一個心愿。
就是這樣的一個可愛的團隊,平均年齡40歲左右,有自己的丈夫孩子,在工作家庭之余,她們共同參與到一個尋找到快樂及自我的平臺。她們改變著彼此的生活觀念,朝著“陽光太太”出發,并沿路播撒陽光。林麗娜說:“9年來,‘陽光太太’平均每年都要舉辦30多場愛心活動。這并非在作秀,而是希望用陽光般的心,感動身邊的每一個人。更希望能引起社會關注,號召更多人加入‘陽光太太’,凝聚愛心力量,讓這個社會充滿愛。”
(本網根據稿件《9年用700多萬元做慈善石獅“陽光太太”播撒陽光》、《中國好人榜——陽光太太9年募集700多萬元行善舉》、《9年籌資700多萬石獅"陽光太太"入選中國好人榜》等綜合,感謝福建文明網、泉州文明網提供素材)
編輯點評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陽光太太”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用陽光般的心,溫暖、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也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自己,成為了“為富也仁”的榜樣。她們有經濟能力更有愛心,她們在思想上有追求,更在行動上傾情解囊。這支散發著光和熱的“太太”隊伍用不懈堅持,給他人以力量、勇氣和溫暖,同時也讓自己不斷成長,匯聚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