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福州人糾結的端午習俗:雄黃酒到底能不能喝?
為什么端午節插的是艾草?
事實上,端午節懸掛的驅毒避邪的花草并不止艾草一種,其他還有菖蒲、柳枝等。但福州民俗專家官桂銓指出,插艾草是其中出現最早、流傳最廣泛的習俗,荊楚時期就有記載。
“當時還有用艾草編織成艾人、艾旗、艾虎等放在門前。”官桂銓表示,古代的婦女也會經常穿著艾虎的服飾,或者佩戴艾草編制的頭飾。
為什么會選擇艾草作為驅除毒氣的香草呢?原來,艾草氣味清香,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我國古代針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同時,艾草也可驅蟲。
“雖然現在醫學發達了,人們漸漸不再相信艾草驅毒避邪的說法,但是插艾草確實是端午節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漸漸被淡化,也是一種遺憾。”官桂銓說。
傳統習俗2
“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
雄黃酒能喝嗎?營養師:加熱后=砒霜
端午節,福州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節日臨近,關于雄黃酒能不能喝的問題在網上引起了爭論。
昨日,東南快報記者在福州街頭隨機采訪50位市民,超過6成的市民覺得雄黃酒可以飲用,但問喝過嗎,都回答“只知道白娘子喝過”。覺得雄黃酒能喝的市民,大多源于民間諺語“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的說法。
其實,雄黃酒不能喝。福州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穆亞敏則從醫學角度證實,雄黃加熱后飲用相當于服用砒霜,會導致中毒。
記者走訪福州西洪路、湖東路等多家中藥鋪、草藥店,發現市面上有賣雄黃粉末,但藥鋪主人建議只作為噴灑之外用,比如福州端午習俗,在額頭上蘸點雄黃酒畫個“王”字,或用雄黃和艾草做香囊、將雄黃酒噴灑在房屋角落。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相關新聞
- 2015-06-18福州市倉山區舉行端午民俗活動
- 2015-06-18城廂區各幼兒園舉辦“歡度端午”大型親子體驗活動
- 2015-06-17飄香端午的舌尖記憶
- 2015-06-17邵武市金坑鄉志愿者:端午送溫暖 “粽”情暖人心
- 2015-06-17平潭喜迎端午小記者志愿者“粽”獻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