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陳素珍
或許從未想過自己會過上這樣的日子,但命運把她推到了今天的境地:隨時隨地一個電話她就得帶領幾十個隊員出去救援,豁出命上山下海;國內一發生三級以上地震她的手機就發出警報,以至于在不救援的日子她也很難睡一個安穩覺......
她, 就是福建藍天救援隊總隊長、廈門藍天救援隊的隊長水草(陳素珍)。八年來,水草帶領這支民間公益力量,出入深山、大海,出征在地震或風暴肆虐洪水翻騰的第一現場,出動救援和保障行動,拯救生命無數......
始于汶川地震的救援路
回想起第一次“救援”之路,水草依然清晰記得那些恐懼、痛苦和擔憂。那是2008年5月12日,當水草滿懷虔誠準備前往普陀山時,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震碎了她的心。她坐不住了,毅然打電話給旅行社,將機票改簽到了成都。
這一舉動讓許多人不解,朋友勸她:你一個女人家,去那里能做什么?然而家人和朋友的阻止并沒有奏效。水草很堅定,“與其坐在電視機前傷心難過,不如去做點事情,不管做多少,能救一個是一個?!?/p>
在汶川的半個多月里,水草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一起參與救災,“同吃一塊壓縮餅干,同喝一瓶礦泉水”,感受著集體的力量與溫暖。他們約定,回去后分別在各自的城市組建救援隊,名字就叫“藍天”。
2009年4月18日,在水草的凈水器店里,廈門藍天救援隊成立了。之后,水草放棄了生意,全職打理救援隊,而最初的隊部就設在了凈水器店的二樓閣樓里。
“開始這20人,多是我的親戚朋友。后來我們參加了幾次救援,在開展戶外運動的地方貼路標,在水庫掛提示牌,漸漸有了一些知名度?!彼萁榻B,這幾年,每次出動營救都會有新鮮血液加入。隨著救援行動演練不斷展開,團隊逐漸壯大,廈門藍天救援隊不斷完善組織架構,推進機構正規化、專業化建設。隊員也從初期的由戶外運動愛好者單一組成,逐漸發展成戶外運動愛好者、專業搜救人員、醫護人員等相關專業人士的多元構成。如今,隊伍已從最初的20余人發展到200余人,他們中有公務員、學生、打工者、私企老板,其中不乏游泳健將、心理醫生、登山高手。
“汶川地震救援讓我知道,只有我一個人,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必須依靠團隊的力量。有了藍天救援隊,倘若明天再有災難發生,我們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水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