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過后,海南三亞大東海景區3公里海灘遍布50噸生活垃圾,這些垃圾是市民及游客賞月留下的,嚴重污染了海洋環境。三亞河東環衛局、大東海管理公司等單位出動600多人對沙灘垃圾進行清理,用了2個多小時才清理完畢。
在廣州虎門,中秋之夜,不少市民都選擇外出賞月游玩,海戰博物館四周那一片漂亮的海灘,吸引了很多市民燒烤聚首。然而,歡聚過后,市民留下的大量垃圾卻對海灘的環境造成了重大的傳染。
我們在為保潔員辛苦勞動而感動的時候,不禁感慨類似這般破壞環境、缺乏公共道德、隨手丟棄垃圾等不文明現象為什么一再出現?一直以來,對此類現象的抨擊也只能定義在道德譴責的范圍之內,但似乎效果都不甚明顯。對此,有關環境管理人員呼吁大家在旅游的同時應該更加注意環境保護,別讓垃圾成旅游景點之“痛”。
首先,人們文明旅游的意識有待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小處隨意,雜物亂扔,總覺得亂扔垃圾算不了什么大毛病。殊不知,一個壞習慣,可以傳染一大片。你扔一袋,我扔一袋,造就了垃圾滿地。
完善自身的文明修養也非常重要,美化環境只靠環衛工人,實在是人單力薄。每個人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撿起一張紙、夾起一個果皮,放入垃圾袋、倒入垃圾桶,城市的文明從這一張紙開始,市民的素質從這一張紙提升。文明保潔意識不強是提升市區環境衛生水平的最大障礙,行人、車輛隨手亂扔垃圾、商家店鋪亂倒垃圾的現象還普遍嗎?如果全市50萬人都亂扔亂丟,幾百個環衛工人能掃得過來嗎?如果人人都能成為義務“保潔員”,離美麗、整潔的城市還會遠嗎?
其次,社會管理要跟上。加強美化環境的宣傳教育工作,從小學生開始抓起,通過小學生來影響家長和周圍人群,讓大家都自己養成愛好環境的習慣;新聞媒體積極營造全民參與環保的濃厚氛圍,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加強景點及城市管理,設置流動疏導點,同時勸導游客自備垃圾袋并及時帶走垃圾;游客之間要形成相互監督的氛圍,不能‘熟視無睹’和‘敢怒不敢言’,要積極制止亂扔垃圾的行為,讓全社會都重視環境保護,自覺維護美麗城市、美麗景點。
國慶長假將至,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讓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麗!(鄒惠燕)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1解讀“道德講堂”
- 2013-10-31守“規矩”是文明道德的大事
- 2013-10-31模范 讓道德回歸人性本位
- 2013-10-31餐費隨意 道德不能隨意
- 2013-10-31培育道德還需多管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