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韋孝位同志,現年63歲,中共黨員,1970年在忠洋村當赤腳醫生,1975年被錄用為衛生系統集體工。他是個自學成才的中醫士。1994年擔任代溪中心衛生院副院長,他先后15次背衛生廳、寧德地委、行署評為“學雷蜂先進個人”,屏南縣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救死扶傷 扶危濟困
筆者在韋孝位的書叢中,隨手拿到一本《臨床經驗集》的筆書本,扉頁是“學習白求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側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39年來他始終惦記著自己的座右銘。他自小家境貧寒,小學剛畢業就當上放牛娃,拜本村老中醫學醫,邊放牛邊學醫。他知難而進,常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勉,用鍥而不舍的毅力,耕耘著醫學園地,終于成為一名白衣戰士。 20 歲起當上赤腳醫生走上醫道涯,為民解除疾苦,奔波不息。1991年5月的一天,有人在衛生院交談:“代溪村的陳蘭霜老人不知是死還是活,這幾天都沒有看見到她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韋孝位聽后,連忙背著藥箱趕去。原來陳蘭霜是一位80高齡的五保戶,既是聾啞,又雙目失明,病倒在床已數日。己兩天沒吃沒喝,韋孝位進她房間,一種臭味襲來,使人難受。房間里尿捅的尿屎溢出捅外,床上被子的大小便發出難聞的臭味,廚房牽織著蛛蜘網,老人躺在床上淹淹一息。韋孝位忙為老人診治,自己掏錢買藥為老人打針、喂藥,還為老人洗鍋、燒水,為之洗臉,還為她倒尿捅、洗換被子、打掃房間的衛生。此后,一年里,不論霜寒雪凍、刮風下雨,韋孝位都堅持為陳蘭霜老人煎藥、打針、送飯,單自己為老人付出的醫藥費就達四佰元。可是這位既是聾啞又雙目失明的老人遺憾的是直到臨死時,還未能看一眼這位好心人的模樣,也未能說一聲道謝話,只是苦苦地用雙手捶胸,意在感謝這位菩薩心腸的好醫生。
1987年,韋孝位還在玉洋村門診部工作時。一天夜晚,一位病人患敗血癥前來就醫,突然病情惡化,急需轉院治療,但患者舉目無親。韋孝位敲開幾位農民的家門,請他們給抬擔架,但他們怕病人在途中死亡,沾上晦氣,無奈,韋孝位顧不上自己正在感胃發高燒,只見他服了一片索密痛,配合病人家屬,抬著病人,夜走20里山路。天亮時,終于將病人及時地抬到了衛生院搶救。韋孝位拖著酸痛無力的身子趕回玉洋門診部,臉色蒼白,冷汗淋漓,終于被送到縣醫院急診。
1990年1月中旬,一個雨加雪的夜晚,人們都進入了夢鄉,從病房傳來了哭叫聲,孝位醫生從夢中驚醒,雖然不是他值班,但是出于責任心,他迅速地從床上爬起來,往病房跑,原來是熙嶺鄉梨洋村,農民周傳擁。因患肺原性心臟病;病情惡化,孝位醫生與值班醫生一起搶救病人。終因搶救無效死亡。此時,已是下半夜三點半,當時,只有死者的妻子在場。一個女人舉目無親,哭得十分凄慘。據說:死者有位鄰居到本地,可能往在旅社或客找里。孝位醫生就到所有的旅社和客我去敲門、查問。可是找不到這個人,怎么辦?他想:“見危不能袖手旁觀,應該要為別人排憂解難”。他冒著嚴寒,連夜去20里的梨洋,把死者的兄弟叫來,死者家屬經濟困難,無錢買棺木,孝位醫生又帶領其親屬到10里遠的忠洋村,為其擔保買棺木的款,在回院的路上,他又幫助背一塊棺木蓋回來。連續的忙碌,他已精疲力盡。
1990年9月,古田縣鶴塘鄉同蔗村社員鄭紅妹,做香菇時,不慎被酒精燒傷,下肢皮膚燒傷面積4O%,到省立醫院,要植皮治療。因經濟困難無法植皮。來本院求治。有的同志說:“重病號只有往上級醫院送。上級醫院認為非植皮不可,我們用不著自找麻煩”。然而韋孝位心里想的是:“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要盡心盡力地為病人排除疾苦。他不辭辛苦上山挖青草藥,對患者進行精心治療。為了使被子不接觸皮膚,他上山砍竹子,編成竹罩,罩在病人身上,然后再蓋上被子。每融10分鐘,就為病人上一次藥液,經過20天的治療病人康復出院了。
象這樣救死扶傷,扶危濟困的事,發生在韋孝位身上,教不勝數,39年來,不僅在代溪鎮的每個村子,而且在代溪周國的寧德市的虎壩、石塘、黃柏、蓋頭貧、潭頭嶺、霍童、金山、黃家塘;古田縣的鶴塘、釀酒洋、五基洋、水竹洋等村鎮,崇山峻嶺、崎嶇小道上都印記著救死扶傷的足跡,人們都流傳著佑救死扶傷、扶危濟困的事跡。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1-05-19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敬業奉獻類別候選人:詹紅荔
- 2011-04-15省僑聯號召干部職工向楊善洲同志學習敬業奉獻
- 2010-05-25[敬業奉獻] 樂在敬業 貴在奉獻
- 2010-03-18敬業奉獻——楊土生主要事跡
- 2010-03-17敬業奉獻--楊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