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成果轉化,經濟效益初顯
為充分發揮科研單位與企業經營優勢,加速水稻新品種的示范推廣工作,盡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2004-2005年,郭福泰同志提供5個水稻新品種,由所方出面與4家省內外企業簽定5份開發協議,由企業進行示范及大面積推廣,他及其科研人員負責指導新品種的示范、推廣工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成經濟效益。
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主動服務"三農"
構建和諧社會重在解決"三農"問題。農業增效增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農民貧困是由于缺乏信息和良種技術。因此,做好科技成果的宣傳與轉化工作尤其重要。每到水稻生長季節,郭福泰同志經常深入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向農民傳授良種水稻新技術,滿足了農民對科技的需求,切實促進了實用技術、科技成果在農村的普及與推廣,實現了農民增收和農業提擋升級的"雙贏"。
郭福泰同志還積極協助省、市、縣種子、農技部門解決農作物糾紛,通過現場調查、科學分析,提出解決措施,減少企業與農戶的損失。
2002年,平和縣農業部門向廣西種子公司購買了1540斤雜交水稻種子,到抽穗時發現超過40%的水稻種子不會結實。廣西種子公司認為這并非他們公司出售的種子。郭福泰同志通過幾個鄉鎮的現場調查,確定造成結實率差的原因是這些種子中混雜有母本不育系,同時還混有粳稻種子。憑借多年豐富的水稻科研經驗,根據種子引進渠道,郭福泰同志以有利的事實說明,福建已有10多年沒有培育種植粳稻。最終,廣西種子公司不得不承認事實,并按照合同規定賠償給農民9萬多元。
2004年晚季,詔安某農場的農民多次到縣里反映:幾百畝水稻抽穗參差不齊,有一成多混雜其它品種,縣里相關部門技術人員都查不出原因。郭福泰經過田間調查,深入了解了水稻整個生育階段的農活操作過程,判定是農民播種操作技術不當,作秧地的早稻"落地谷"引起的,他仔細地向當地農民解釋個中原因,傳授經驗,避免類似不必要的損失再次出現。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25[敬業奉獻] 樂在敬業 貴在奉獻
- 2010-03-18敬業奉獻——楊土生主要事跡
- 2010-03-18敬業奉獻——吳金來主要事跡
- 2010-03-17敬業奉獻--楊銀河
- 2009-12-02林祿元:敬業愛崗 服務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