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報官方微信“人民日報”推文《這是6月最大的謠言!最后一條已經騙了我們十幾年!》,梳理了六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網絡誠信”話題再次引發熱議。
說實話,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人們的學習、交流、經銷、娛樂等資源共享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推動著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可以稱為“搖錢樹”,或“聚寶盆”;另一方面,網絡騙你沒商量、傳播黃色文化沒有邊界;低俗文化侵人導致精神頹廢、制造謊言引發人們恐慌,給人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傷害。所以,趨利避害,還需打好人民保衛戰,做到全民皆兵、自律為先、責任明確、法治跟進,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前進。
全民皆兵。網絡誠信與老百姓的幸福息息相關,無論是網絡騙你沒商量,還是黃色文化沒有邊界,抑或是低俗文化侵人導致精神頹廢、網言無忌,皆是老百姓幸福的“敵人”,誰也無法置身事外,使幸福感大打折扣。因此,每一個人都沒有旁觀的資格,檢舉、揭發、反對,讓網絡公害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無處藏身,網絡公害就會被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海洋”里,失去生存的“土壤”,還網絡一個潔凈的天地。
自律為先。我國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升級發展,網絡已經普及到每家每戶,若沒有大家的自律意識,或對網絡公害視而不見,做到網絡安全,困難萬分、舉步維艱,到頭來受害的仍然是每一個公民。網絡不是“法外之地”,人人都要自覺維護網絡安全,哪怕是一個家庭,或親朋好友創建的群,也不要把謊言當玩笑,要知道說謊言的知道是玩笑,聽謊言的不一定知道是玩笑,一旦傳播開來,就會迅速蔓延形成網絡災難。只有人人樹起網絡誠信的意識,人人才能從中受益。
責任明確。2017年9月7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印發《互聯網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了“誰建群、誰負責”的責任。但是制度落地,還需大家盡力。比方說,有人在群里開謠言的“國際玩笑”,群員要及時提醒,如果提醒三次不成功,群主立即剔除出群,使制度有了“剛性”保障,網絡方可成為正能量的集散地。事實證明,只有人人監督、人人負責,國家規定才能駐扎心間,高高舉過頭頂,成為人們上網的“指南”。
法治跟進。我們已經走進一個法治時代,就要善用法治的思維解決和處理社會各種問題與矛盾。有人說,一語點醒夢中人;我說,一罰點醒網絡公害人。眾所周知,文明上網最基本的生存底線和品質。但有的人缺乏自律的胸懷,自作聰明、急功近利,仿佛人在病中身不由己。“網民誠可貴,文明價更高;若為金錢故,二者皆可拋”,不斷制造網絡“霧霾”。倘若給藥不及時,任其發展下去,不僅侵害的是網民的利益,還要透支中國網絡的未來。必須對傳播導向偏差、色情暴力、格調低下的人和事痛下“殺手”,確保網上傳播的絕對安全。
網絡是國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網絡文明的生命力在于文化支撐,因而在網絡安全中,“該出手時就出手”,積極倡導國人文明上網的價值準則,推動公民成員文明自律、提升道德素養,總結推廣網絡安全的先進管理經驗,充分發揮網絡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形成文明上網的社會風尚,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龍巖文明網 馬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