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執法? 清流縣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7月15日訊? 今年4月,清流縣榮獲全市“五比五曬”項目競賽活動縣(市、區)考評一等獎,在真抓實干、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下,縣委、縣政府以“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思路,精心打造精神文明建設這篇文章??h文明委聚焦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從不文明交通行為專項整治入手,持續營造文明禮讓、安全有序、暢通和諧的良好出行環境。
一、聯合執法,手段互補。在常規整治的基礎上,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城區交通秩序聯合整治行動的方案》,由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縣交通局執法大隊、縣城管局城監大隊共同組成10人聯合執法隊伍,配備3輛交通執法工具車和2輛拖車,每天集中開展聯合執法行動4小時以上,有效提高交通秩序整治效果。整治期間,建立“定點、定時、定人、定任務”協作機制,綜合運用公安部門查處交通違法、交通部門打擊非法載客、城管部門整治市容環境等職能手段,形成整治合力??h委文明辦采取“每天一發布、每周一分析、每月一小結”督導方式,即每日成果微信發布、每周一次分析會商、每月一次整治小結,有力擴大整治成果。在執法處罰過程中,清流縣堅持“越往后越嚴”的整治理念,前期以勸導、批評、教育為主,后期逐步加大處罰力度,現階段對違法車輛實行“一律貼單、一律拖移、一律曝光”,有效治理了群眾反映最強烈的車輛亂停亂放問題,城區交通秩序有了明顯好轉。
二、監督約束,形成震懾。出臺抄告和通報曝光制度,將公職人員不文明交通行為與文明單位評選掛鉤,凡發現不文明交通行為5人次以上的一律取消文明單位評選資格,有效推動全縣公職人員帶頭文明交通。據統計,近三個月新增公職人員考摩托車證1600余人。依托今年4月新組建22人的文明監督員隊伍,采取機動式、常態化走街串巷的方式,集中開展文明監督活動30天、出動監督員346人次,提出文明勸導、交通管理、責任落實等方面意見建議80余條。期間,縣委文明辦制作“文明隨手拍” 3期,在清流新聞網、文明清流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持續推送,累計閱讀量達。充分發揮媒體監督的作用,邀請清流電視臺記者,隨整治隊伍深入一線,拍錄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和不文明現象,對不配合執法對象一律在電視上進行曝光,形成有力的工作督促和典型警示教育作用。
三、宣傳發動,營造聲勢?。每天安排1輛宣傳車上街巡回廣播,每天固定2個城區戶外LED屏滾動播放,使文明交通的政策法規路人皆知。撤換城區40個公交站點的商業廣告,全部改版為文明交通公益廣告,并從外觀、造型、內容等方面下功夫進行提檔升級,以更具美觀漂亮、更具賞心悅目的形式,營造文明交通的濃厚氛圍。劃分三個創城責任區,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堅持每月一周開展“文明勸導周”活動,志愿者共勸導行人亂穿馬路、機動車斑馬線不禮讓行人、車窗拋物等不文明交通行為640余人次,勸導糾正亂停亂放車輛90多輛次。協調發動相關主管部門參與整治工作,推進文明交通宣傳進企業、進校園、進商鋪,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與在清企業建立溝通長效機制,針對企業員工非法加裝遮陽傘、不戴頭盔等交通違規問題進行勸導培訓;縣市監局再次開展遮陽傘(篷)銷售市場專項整治,出動工作人員53人次,檢查各類經營店鋪35家,扣押遮陽傘(篷)12把,對照創城測評體系,分組督促城區商鋪落實門前三包,對經營業主逐一教育;縣教育局組織各中小學校開展 “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邀請交警同志為學生上交通安全知識課,通過講故事、做示范、發放宣傳圖片等方式,有效提高文明交通意識。
四、疏堵結合,用心服務。縣委文明辦多次與城管、交警部門深入龍城街、文化街、鳳翔街、水東路等交通擁堵路段進行實地論證,按能劃則劃的方法在城區范圍增劃停車泊位,新增人行道斜坡和非機動車停車區域,改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更換設置的交通指路標志,積極解決城區內停車難問題。今年4月以來,新增非機動車停車位100余個、機動車停車位60個??h文明辦與縣交通局聯合開展出租車行業專項整治,根據創城標準明確具體要求,對40余名出租車駕駛員進行安全駕駛、文明服務、規范經營培訓教育,嚴肅查處出租車拒載、強行拼座、違規議價、擅自提價、不使用計價器、不按照計價器顯示金額收費等違規行為,提升出租車行業的文明程度。督促城管、市監部門啟動經營秩序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打擊占道經營、占用公共通道等問題,進一步緩解城區交通壓力。
在縣委、縣政府的強力推動和縣文明委的靠前督導下,不文明交通整治行動成效顯著,整治期間共強制拖移亂停放車輛520輛,對違停禁停車輛貼單650張,拆卸摩托車非法安裝遮陽傘300多把,新增摩托車考證人數1600余人,城區道路交通秩序有了明顯好轉,形成了“文明行車、規范停車”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