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區(qū)多個路口啟用非機動車、行人交通違法抓拍系統(tǒng)。借助于人臉識別系統(tǒng),一旦違法行為被拍下,當事人就會收到提示短信,通知其在指定時間、指定地點接受體驗式交通安全教育。另據(jù)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通報,本月8日起,南京交警還將正式對抓拍的非機動車、行人交通違法行為進行處罰,并根據(jù)《市文明交通信用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記入個人信用記錄。(7月5日《北京青年報》)
形人、非機動車闖紅燈是城市屢見不鮮的現(xiàn)象。無論是人口密集的交通路口,還是無人指揮的紅路燈處,一些行人和非機動車就是無視紅路燈的存在,不管三七二十一,在醒目的紅色信號燈下大搖大擺,一副你奈何不了我的任性嘴臉。的確,較之于機動車闖紅燈,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或者其他交通違法的成本幾乎為零,即便是被交警抓到,也頂多是教育幾句就算完事。因而,我行我素有恃無恐的闖紅燈、逆向行駛等現(xiàn)象,給城市交通安全與文明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因素。
很多城市都在開展文明交通教育,禮讓斑馬線、文明行駛通過宣傳引領(lǐng)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于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橫穿馬路、逆向行駛等交通違規(guī)行為,市民中依然還存在違法的空間。要懲治這些交通違規(guī)行為,有時候單靠教育引領(lǐng)依然顯得勢單力薄,要徹底根治這些交通違規(guī)行為,很有必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根據(jù)《實施細則》披露,只要在南京非機動車、行人一年內(nèi)闖紅燈等違法達到5次及以上的就會被認定為一般失信行為,記入個人信用檔案。而且通過人工智能的輔助,即便是戴著口罩帽子闖紅燈,也將會在5秒鐘里并通過人臉識別,自動對比駕駛?cè)藛T庫、人口信息庫,以獲取違法行為人身份信息,系統(tǒng)就會將當事人面部細節(jié)、姓名、身份證號碼等信息曝光在路口電子顯示大屏上。這項細致的出臺,警醒了那些肆意違規(guī)的行人、非機動車駕駛者,執(zhí)行交通法規(guī)沒有僥幸,更沒有特權(quán)。如果誰要想肆意妄為、我行我素,等待他們的必將是法律的嚴懲,以及個人誠信的丟失。
主動遵守交通規(guī)則是每個公民應(yīng)該具備的誠信品質(zhì)。紅燈停、綠燈停是三歲小娃都能明白的道理。城市設(shè)立紅路燈,設(shè)立單行道、設(shè)立各種交通警示標志,就是為了讓交通更加安全有序。但是,有的人明知規(guī)矩而不遵守,如此誠信缺失,同樣也需要矯治。因此,南京出臺《實施細則》,無疑不是給那些交通違規(guī)的行人下了一劑改正的猛藥,幫助他們及時反省,只有遵守交通規(guī)則,才能保證個人征信上沒有污點。
社會誠信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每個公民一起構(gòu)筑和維護。真誠期待《實施細則》可以星火燎原,在其他各城市推而廣之,這樣,交通文明才能更加通暢。(福州文明辦 雷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