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中心總部開展活動?? 長泰縣委文明辦供圖
文明風7月12日訊??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黨中央重視和加強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部署,是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載體,是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舉措。2018年11月,長泰縣被確定為福建省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個試點縣(市、區)之一。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長泰認真貫徹落實各級文件、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和要求,把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納入2019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切實采取措施,推進各項建設有序開展。
一是中心打造綜合化。對于試點工作的推進,長泰縣進行了清晰的規劃,強化縣一級職能,打破條條塊塊的界限,重點整合現有公共服務陣地資源,打造功能齊全的綜合化平臺。縣文明實踐中心成立1個總部,負責指導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下設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普服務、體育健身、心理健康、法律援助、環境美化等8服務站,將各服務站作為“責任田”,交給各牽頭單位、責任單位“精耕細作”,整合現有活動陣地、活動項目、人員隊伍,拓展文明實踐功能,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通過整合打造,縣級文明實踐中心總部共涵蓋8個服務站,19類活動陣地,20多個縣直單位,將縣級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為功能齊全的綜合化平臺。
二是所站建設標準化。制定一套立足實際、便于操作的所站建設標準,結合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需要,全縣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按照“五個有”標準建設,即: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記錄、有品牌,利用原有鄉鎮黨群活動中心、綜合文化站、文化服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廉政文化公園等活動場所,因地制宜配置培訓室、閱覽室、文化活動室等功能用室。全縣30個村級文明實踐站通過整合黨員活動室、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宗祠、祖厝等資源,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固定陣地,做到有標識牌、有必要設備、有活動用室、有專人管理。
三是盤活資源便民化。全縣30個示范村致力于盤活基層公共服務資源,創造良好條件,讓農村群眾走出家門就能參與文體活動,不出村莊就能享受文化服務,讓基層文明實踐活動真正聚人氣、有活力、可持續,真正的做到活動為民、便民、惠民。盤活宗祠祖廟,將散落在各角落的宗祠祖廟改造成為家風家訓館、民俗風情館、先賢文化館、鄉愁記憶館,并將納入鄉村公園文明實踐基地,由鄉風文明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定期進行家風家訓典故、鄉賢名人事跡、勤政廉政故事的義務講解,形成了多維度、廣覆蓋的教育基地,通過教育基地的涵養教育作用,帶動良風美俗的形成。截止目前,全縣共有移風易俗、家風家訓、鄉賢文化、民俗風情、廉政教育等20多個場館。盤活文化載體,將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活動、民間技藝和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發展等進行深度融合,搭建服務群眾的文化平臺,吸引群眾自覺參與到各類實踐活動中來,并從中得到實惠。如,縣文體旅局把珪塘“三公下水操”、山重“賽大豬”等傳統民俗活動進行重新演繹,打造成為弘揚勤勞致富、艱苦創業以及忠、義、勇精神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各鄉鎮積極舉辦蘆柑節、玉米節、紅酒節、田園詩會等特色活動,向外推介鄉村旅游品牌、展銷當地農產品,讓群眾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時,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
四是志愿隊伍多元化。在原有志愿隊伍的基礎上,重新整合志愿者隊伍,擴大志愿服務隊伍的輻射和覆蓋面,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注入活力。體系架構更加立體,以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為龍頭,各部門、各鄉鎮及社會志愿服務隊伍為支撐,構建“1+9+N”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體系,志愿服務總隊下設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普及、體育健身、法律援助、鄉風文明及富達志愿服務隊、青年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服務隊等10支專業服務隊。鄉鎮實踐所成立9支志愿服務支隊,全縣243個黨支部根據自身實際,選擇有條件的黨支部,成立志愿服務小隊。隊伍人員更加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加入其中,不僅包含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以及學校、黨校的在職人員,同時也包含了鄉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科技特派員、律師、“五老”人員、退休文化工作者、道德模范、文藝愛好者、大學生、創業返鄉人員等等,確保志愿服務隊伍涵蓋全縣黨員干部以及社會各階層人士。管理服務更加流暢,自主開發長泰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愿云APP,結合LED大屏、自助查詢一體機、投影儀、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演示方式,開發活動上報功能(由各服務站、所站工作人員上傳活動現場照片)、查閱功能(市民群眾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查閱、參與志愿服務活動)、講解功能(接待各級訪客,演示活動開展情況圖片)等多種功能,實現志愿服務活動“線上線下”的有機結合,使群眾能夠方便、快捷地了解、參與全縣范圍內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
五是實踐活動常態化。自開展試點工作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印發了《長泰縣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并制定工作職責、工作制度、掛鉤機制等7項制度,確保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各項工作高效運轉、各項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縣直機關各志愿服務隊以“新時代,新思想”為主題,輪流開展“春之歌、夏之舞、秋之賽、冬之戲”系列文體活動,由文化志愿服務隊負責“春之歌”、“冬之戲”主題活動,組織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深入基層一線開展精品文藝創作;由體育健身志愿服務隊開展“夏之舞”、“秋之賽”主題活動,在各鄉鎮分別設立廣場舞比賽、氣排球比賽分賽區,為全縣廣大廣場舞、氣排球運動愛好者提供交流學習、展現風采平臺,激發全縣群眾積極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熱情。
六是服務項目特色化。全縣各級各類志愿服務隊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和群眾需求,精準地制定工作計劃、精心開展特色活動項目,不斷增強志愿服務實效性,真正做到在為民、惠民、助民中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以科普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科技志愿服務隊主動當好科技助農的指導師、農民學科技的講師、種養能手的導師、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師四個角色,為農戶提供技術咨詢服務、現場指導、舉辦培訓。以鄉風文明志愿服務成風化俗,各鄉鎮文明鄉風文明志愿服務隊所把新思想、新風尚、核心價值觀等融入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融入到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落實到移風易俗、傳承家風家訓等具體工作和農民日常生活當中,定期開展文明勸導,把各村360多個舊節日全部改造成“同村樂”,促進紅白事簡辦、家廟點燈、“鬧熱不請客”等文明新風蔚然成風,徹底改變農村不良風氣。以文化傳承志愿服務弘揚傳統,針對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縣暨古琴藝術之鄉”和建設進全省首批特色小鎮(長泰古琴特色小鎮)這一文化特色,縣文體旅局、教育局、團縣委、縣婦聯等單位,組建古琴文化傳播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 “古琴進校園”活動,開設古琴演奏基礎班、提升班、升級班等公益課,廣泛開展古琴音樂及文化教育,傳承古琴文化;針對長泰作為“排球之鄉”,氣排球運動群眾基礎扎實,長泰氣排球隊多次在國家、省級各類賽事奪冠的特色體育項目優勢,組建氣排球志愿服務隊,以現有的100多個室內外氣排球運動場為陣地,為城區和農村廣大氣排球愛好者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促進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供稿:中共長泰縣委文明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