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港彩燈文化節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明風4月16日訊? 再現鄉愁記憶、挖掘歷史文化,聆聽四季聲音、感受自然物語……在實施鄉村振興進程中,龍海市很多鄉村以獨特的自然生態、田園風光、歷史文化等鄉村文化元素,不斷培厚文明生態沃土,留住鄉村美鄉愁濃,讓鄉村振興有“根”更有“魂”——
“農旅結合”煥發鄉村新活力
走進位于龍海雙第農場的鷺凱生態農莊,遠處是山,近處有水,到處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然而,令游客們沒想到的是,這里曾經到處是臟亂的鴨棚,黑臭的池水,泥濘難行的土路,漫山的桉樹和成堆的建筑垃圾。
“如今成片的桉樹被改成桃李、桑葚及各種闊葉樹種,臟亂的鴨棚也被改造成了田間休閑活動場所。”鷺凱生態農莊總經理張松勇告訴記者,農莊本著“環保、永續、修復性建設”的理念,沒有大面積地開墾,只對影響生態的植物進行改良,并把廢舊的鴨棚、豬圈改造成鄉村旅游配套項目。
此前,流經莊園的溪水又臟又臭,隨著“河長制”的開展,生態水系得到有效治理。如今河道的水干凈了,魚蝦又多了起來,村民們記憶中水清見底的場景再現。水環境的整治提升,也拉動了莊園旅游業發展。“很多人離開農村后就找不到家了,我希望他們來到這里,能找回兒時的綠谷、稻浪、草間堂,能找回一寸寧靜快樂的心田。”談起回鄉的初衷,張松勇如是說。
目前,莊園有果園地約500畝,種植菠蘿蜜、百香果、芭樂等20余種水果;農田地約200畝,種植草莓及各種時令蔬菜供應園區需求,部分農田采取休耕養地;并建設觀賞魚基地、魚稻共生基地、農耕體驗園、采摘園、農夫集市等。值得一提的是,農園內的抗日華僑女英雄李林事跡陳列館,更成為了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兩年來,農莊接待游客十多萬人次,帶動了雙第農場的假日經濟,也解決了部分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