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城區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啟動儀式
文明風3月11日訊(通訊員 翁國城) 3月5日,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市體育中心廣場舉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學雷鋒志愿服務啟動儀式,600多名志愿者參加。儀式現場,為黃石、新度、區直機關單位等18支志愿服務分隊進行了授旗,并向蒲坂村、文獻社區、莆田四中等首批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示范點授牌。隨后,區各套班子領導帶隊前往木蘭溪防洪工程奠基點,參加綠色環保專題志愿服務活動。
荔城區是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試點縣區之一。通過推動該項工作,旨在整合現有基層資源陣地,城鄉統籌推進,逐步建立起縱向涵蓋區、鎮(街)、村(居)三級,橫向輻射黨政群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絡。這些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涵蓋各行各業的志愿服務隊伍,共同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樹立新風正氣,為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
區各套班子領導帶隊前往木蘭溪防洪工程奠基點,參加綠色環保專題志愿服務活動
開展7大類志愿服務
作為試點,荔城區廣泛動員社會資源,不斷壯大“線上+線下”志愿服務隊伍,積極投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去。全區各級各部門立足崗位實際,拓展志愿服務內涵,提升文明素質,推動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該區對全年的志愿服務工作進行統籌安排,每月定期在全區范圍內廣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志愿服務活動,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據介紹,志愿服務活動內容主要有七大類。其中,在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方面,各鎮街、區直各有關單位積極宣傳闡釋中央大政方針、為民利民惠民政策等內容。在社會宣傳志愿服務活動方面,廣泛深入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群眾關切的熱點問題,開展形勢宣傳教育。在文化教育志愿服務活動方面,突出地方傳統和文化特色,根據時間節點,組織開展貼春聯、鬧元宵、賽龍舟等傳統民俗展演活動,引導群眾傳承節日習俗、弘揚傳統文化。
而在科技與科普志愿服務活動方面,結合全國科普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在鄉村、社區等開展科學知識普及活動,推動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在關愛幫扶模范好人志愿服務活動方面,各鎮街、區直有關部門利用春節、元宵節等,開展走訪慰問“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等先進模范人物活動。在移風易俗志愿服務活動方面,發動機關、基層廣大干部志愿者積極參與“移風易俗、文明過節”活動,爭當移風易俗活動的宣傳員和實踐者。同時,結合實際,圍繞時間節點,開展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孝老愛親,以及關愛空巢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農民工等主題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該區還提出,各級文明單位發揮示范帶頭作用,結合“結對子、種文化”等活動安排,利用節日契機深入基層,開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集中的利民惠民志愿服務活動。
長壽社區舉行“鄰里守望·情暖莆田”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活動,志愿服務隊走進社區,為居民提供義診、電器維修等便民利民志愿服務。
首批推出8個示范點
典型示范,引領帶動。荔城區加強培育,推出了首批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示范點,分別是鎮海街道文獻社區(理論宣講示范基地)、拱辰街道濠浦社區(社會宣傳示范基地)、北高中心小學(教育服務示范基地)、荔城區文化館(文化服務示范基地)、北高鎮山前村(科技與科普示范基地)、莆田四中(健身體育服務示范基地)、新度鎮蒲坂村(鄉風文明示范基地)、黃石文廟(公民道德建設示范基地),進一步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3月6日,在鎮海街道文獻社區,志愿者郭景國為社區60多位居民進行理論宣講,從黨的十九大精神內涵、發展成就等方面,詳細作了闡釋。
近年來,該社區堅持以學習帶工作、以工作促學習的做法,堅持結合制度建設夯實共學共建、結合陣地建設整合社區資源、結合文化建設營造濃厚氛圍、結合工作實踐服務居民群眾“四個結合”,創新開展基層理論宣講活動,成為理論宣講示范基地。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這些示范基地的引領帶動作用明顯。在新度鎮蒲坂村(鄉風文明示范基地),“鄉風文明講壇”成為向村民開展宣傳的好陣地,為鄉村振興提供精神支撐。
“在家盡孝心,出門講誠信……”3月5日晚,在該村“鄉風文明講壇”上,村里的“好媳婦”鄭秀玲用自己樸實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事跡與感受,感動著場下的村民。
見賢思齊,崇德向善。該村近年來涌現出了許多道德模范、“最美家庭”,傳揚著鄉風文明。
荔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委文明辦主任范志陽介紹,鄉風文明是看不見的“虛功”,但“虛”變“實”需要有載體和陣地的依托。蒲坂村開展的“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道德評議等活動,就是很好的形式,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黃石鎮團委、婦聯攜手開展“文明勸導”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來到莆田火車站,分布在售票廳、進站口、電梯口、出站口等處,耐心、熱情地提供幫助,溫暖著旅客的心。
各行各業參與熱情高
隨著實踐的深入推進,荔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立起縱向、橫向覆蓋面廣的志愿服務隊伍,包括“移風易俗”“助學幫困”“助醫助殘”“精準脫貧”“鄰里守望”“應急救援”“助老扶幼”“文明勸導”“生態環保”“文藝惠民”“文明旅游”“鄉村學校少年宮”等分隊,讓志愿服務在荔城大地蔚然成風,引領社會新風尚。
3月5日是全國第56個學雷鋒紀念日,荔城區在鎮海街道長壽社區舉行“鄰里守望·情暖莆田”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活動。 志愿服務隊走進該社區,為居民提供義診、“關愛老人·一元理發”、電器維修、金融詐騙防范等便民利民志愿服務。
志愿者們的熱心服務讓居民們倍感暖心、紛紛點贊。志愿服務隊還入戶為社區居民進行電力設備檢查、維修,并向其中2戶困難老人分別送去了3000元慰問金,為10戶困難家庭送去了慰問品。
2018年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 先進典型名單近日揭曉,鎮海街道長壽社區入選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目前,該社區共組建了13支志愿服務隊,注冊志愿人數上千人,其中最年長的有75歲。
該區民政部門“助老扶幼”志愿服務分隊則來到拱辰街道七步村,看望留守老人,了解老人生活情況,并送上生活常用品。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3月5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快閃活動在新度鎮敬老院里舉行,該鎮“文藝惠民”志愿服務分隊60多人同唱《我和我的祖國》,為老人們送去歡樂。參加活動的志愿者們還幫助老人清理屋內衛生及雜物,整理內務,擦地板、飯桌,和老人們坐在一起聊天。志愿者彭壯青表示,希望通過點滴付出和努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
當天,荔城區“應急救援”志愿服務分隊深入西天尾鎮東星社區開展安全生產宣傳咨詢活動。平時,他們還結合安全生產月,進企業、進學校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活動等,提高全民應急救援意識。
黃石鎮團委、婦聯則攜手開展“文明勸導”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來到莆田火車站,分布在售票廳、進站口、電梯口、出站口等處,耐心、熱情地提供幫助,溫暖著旅客的心。
如今,在荔城大地上,不時可見一群群身穿紅色馬甲、頭戴紅帽子、身披紅色綬帶的人。該區各行各業的志愿者結合自身特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傳播“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用實際行動傳承雷鋒精神,帶動更多人參與進來,為新時代文明荔城建設奉獻力量。(荔城區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