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市干凈整潔的巴溪河兩岸環境(吳彩云拍攝)
文明風2月27日訊(通訊員 張琴 楊秋燕 吳彩云)二月春暖花自開,文明創建新風來。永安市創城指揮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按照省、三明市文明委相關工作要求,緊緊圍繞永安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集結力量,努力奮進。尤其在加強城市管理和面源污染防控工作方面,永安市對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相關指標,采取多項“接地氣”可操作的實措,著眼城市“大環境”,著力整治“小環境”,多措并舉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一是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永安市創城指揮部督促城鄉各學校,結合文明校園創建工作,把校園周邊環境以及校內環境衛生納入日常創建內容,“日掃月查季回看”,確保校園及周邊環境整潔有序。永安市委文明辦和永安市社會志愿者聯合會,持續協調全市200余個文明單位、文明校園發揮“文明帶頭”作用,按“就近劃撥”原則,“承包”城市主、次干道和部分小區沿街路段,長年開展“路段清理”志愿服務活動,各級文明校園在“各掃門前雪”保潔校園環境的同時,不打折扣地完成責任路段衛生清理工作。永安市進一步做好北塔學校、南門小學、巴溪灣小學等校園周邊整治項目,切實解決一批城區學校常年困擾的周邊環境問題。
二是整治城市交通秩序。永安市加緊文明城市創建的步伐,市委文明辦組織各級文明單位、文明學校“定期”派出志愿者,走進公園、走上街頭,開展文明交通勸導等“文明創建志愿行”活動,引導市民群眾養成遵守交通秩序、不亂扔垃圾等文明好習慣。接著,永安市還將對凱城華府、龍嶺路口等重點區域路口進行改造,推進“智慧云”停車服務平臺建設,提高城區交通效率,推進交通文明。
三是整治背街小巷。背街小巷整治工程,是一項惠及民生的“家門口工程”,永安市委市政府繼續實施背街小巷基礎設施改造續建項目,努力解決背街小巷基礎設施老舊、環境臟亂等問題,助推文明城市創建。逐步改造的背街小巷主要分布在仙泉社區、雙橋社區、將軍山社區、五四社區、大溪社區、北塔社區、東坡社區、江濱社區、紅山社區、黃山社區等。市領導曾帶隊到多個社區,對背街小巷基礎設施整治改造進展情況進行調研檢查,指導督促工程進展。據不完全統計,“大范圍”改造基礎設施,完成路面維修18000多平方米、路面硬化8000余平方米、水溝清理及修復1300米、人行道改造1100平方米、路燈線路改造4000米、路燈改造230盞等維護工程……使全市背街小巷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提升和完善?;A設施改善了,管理也要跟上來。永安市建立起由街道牽頭,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單位“三位一體”的背街小巷常態管理模式,明確職責任務,在保持背街小巷的日常整治的同時,強化物業小區環境的長效管理。“分段定人明時限”,責任保潔人員須按規定時間保質保量完成道路街巷衛生的清掃和保潔,確保社區衛生保潔“全循環無死角”;做到無暴露垃圾,無亂倒垃圾、亂堆放現象。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切實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改變了城市“局部”面貌,讓文明城市“表里如一”,長街亮麗大氣,小巷整齊秀氣。
四是整治巴溪河沿岸。完善城市慢線建設,推進龜山公園綜合改造提升工程,加大巴溪沿岸“兩違”整治力度,改善沿河市容市貌。
五是整治粉煤灰及揚塵。制定永安市《藍天保衛戰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加大粉煤灰及揚塵綜合整治力度,重點做好城區建筑工地和尼葛園、曹遠鎮等重點區域揚塵整治,加強城區露天焚燒整治和物料堆場巡查監控,提升空氣質量。
六是整治城區黑水異味。落實污水排放許可證制度,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和水產養殖污染整治,重點做好巴溪和后溪河污染整治。
七是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做好城區路網、慢線和公園的建設完善,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南區污水處理廠等民生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度,不斷提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八是推進房地產項目。繼續推進風險樓盤化解,加快商品房庫存去化,促進房地產市場穩步健康發展。
永安市通過穩步推進各項“整治”工作落實,努力提升城市美麗“外貌”和文明“內涵”,實實在在地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永安市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