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農歷正月十五,在青島客運段值乘的成都開往青島K206次列車上一場爭奪“文明車廂”的競賽正在開展。(大眾網)
火車作為這個時代長途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大家大部分都接觸過火車,從以前的蒸汽機車到后面的電力機車,再到現在的和諧號復興號,對于火車老一輩人乃至于中年一代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綠皮火車則是代表著他們的青春與鄉愁。
火車上的文明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與動態,從前期一直不斷的霸座家族到后面高鐵吸煙迫停,一件件都體現了火車車廂文明有待改善。當然這離不開思想教育的引導,一味的喊口號是木有用的,需要的典型的例子才能讓更多的人學習和發揚。
文明車廂的評比無疑是打開了車廂文明的新篇章,車廂文明除了環境衛生之外當然還有旅客的個人行為是否規范。個人的文明往往是要看家庭教育以及素養,像在公共場合抽煙則就是不文明不道德的體現。
文明車廂的評比當然需要整個車廂的共同努力,而對于旅客來說或許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自己所坐的車廂獲得了文明車廂,同時也會從側方面體現整節車廂的素質涵養。當然大部分工作還是需要列車員自己,畢竟旅客只需管好自身的行為就行,而列車員需要的是整個車廂的環境衛生以及一些行李的整理和部分旅客的思想工作等等。
列車長帶著“文明車廂”評比小組走進車廂,按照安全秩序好、路風路譽好、提供服務好、車容車貌好、衛生環境好的評比標準逐個車廂開展評比的同時,列車長司磊主動向旅客發起“七不要”的文明倡議:不要在車廂內吸煙;不要浪費水資源;不要浪費糧食;泡面不要倒在洗臉池;不要亂吐香口膠;尊重同行旅客,不要把腳擱在對面座位上;不要在夜間大聲喧嘩,這些倡議得到了旅客的一致贊譽和支持,車廂內也由此營造出一派歡欣和諧的氣氛。
“文明車廂”評比活動像春風感染著車廂的每個人,旅客自覺維護車廂內的環境衛生,剛上車的旅客在放置行李時相互禮讓,年輕人主動幫助年老體弱者和婦女兒童提拿行李,半夜下車的同行旅客相互提醒。旅客不僅自覺講文明,彼此之間更是多了一份寬容和理解,素未謀面的旅客也像老朋友般互幫互助,互敬互愛,車廂內洋溢著濃濃的人情味。
文明舒適的乘車環境是每一位旅客都想要的,而文明車廂的評比無疑是讓社會文明向前走了一大步,畢竟火車上的旅客都是來自全國各地,講文明的行為當然要全國去推行。列車這一措施不僅提高了鐵路職工的服務意識還加大了社會文明的傳播。(泉州市文明辦 劉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