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惠安縣城。來源: 惠安文明網
文明風12月20日訊(通訊員 駱藝玲 邱旭偉)干凈整潔的道路兩旁綠意盎然,行人車輛各行其道,一切都井然有序。惠安縣以爭創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為契機,圍繞“共建共享惠民惠安”的創建主題,全縣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奮勇開拓,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城鄉環境面貌和城市綜合形象持續改善,城鄉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顯著提升。
項目帶動 增強百姓福祉
今年惠安縣集中力量建設23個創城達標提升項目(含創城迎檢應急項目1個)和6個創城特色項目,著力提高城市顏值,提升人民幸福感。
23個創城達標提升項目聚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耕“城市修補”。其中,在環境整治方面,包括了城區夜景工程、城鄉公廁改造、科山森林公園基礎設施修繕提升、社區環境綜合整治、北門舊街環境整治、“無癬城市”整治、中山北路(縣醫院至南嶺橋路段)店招示范提升項目、城鄉結合部環境整治、創建5個老舊物業小區改造示范點等。治安交通方面,在縣世紀大道與迎賓路交叉口建設智能信號燈,進一步增補優化城區交通安全設施,建設5個公交首末站等。人文環境方面,實施項目包括文化場館提升、縣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中心二期,完善青少年活動中心智能系統、扶持提升12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和鎮級綜合文化站提升。
6個創城特色項目,分別是崇武鎮潮樂全國文明村綜合展示廳、東嶺鎮湖埭頭村紅色文化基地、山霞鎮五陳鄉蘇維埃紅色政權革命紀念館、閩南文化傳承進校園、優秀童謠傳唱基地、動車站VIP室提升等項目。這些項目,通過深入挖掘本地的海絲文化、紅色文化、“家+”文化和閩南文化,加強該縣特色文化、品牌建設及展示,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
該縣結合城市的發展實際,廣泛征集市民群眾、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精神文明督導員關于年度創城實施項目的意見和建議,發動社會方方面面為創城建言獻策。連續兩年被列入創建計劃的城區斷頭路改造、公廁提升和社區路燈提升等項目就是通過網絡征集群眾意見而確定的。
2015年至2018年,惠安縣委、縣政府共安排了32517萬元的項目經費,啟動并完成了128個創城達標提升項目。這些項目涵蓋城市管理、市政設施、文體設施、活動場所、社區建設和便民設施等內容,既涉及文明城市創建的考核指標,又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志愿服務公益廣告宣傳。來源:泉州文明網
優化環境 推進城鄉綜合治理
橫穿東嶺東興路的斗尾疏港高速公路橋下,原是建筑渣土、竹架、牛糞等堆積如山的衛生死角,占地面積約50多畝。而東嶺赤石村卻“變廢為寶”,將該地的土地資源充分利用,整修成燈光籃球場、廣場舞場、老年人健身場等,“垃圾場”變為了休閑廣場,成了村民茶余飯后的好去處。在巖峰村,過去破敗的旱廁群,如今被改造成規劃齊整的停車場;在龍石村,昔日污濁的河道變為清澈明凈、花草如茵的“綠島”;潮樂村過去荒蕪的舊廠房,如今已變身寬敞明亮的“小洋房”……
2015年以來,該縣投入3億多元建設美麗鄉村,實施項目289個,重點抓好65個創建村的環境整治、設施完善、舊村居改造。投入6200多萬元,建設6358個視頻監控點、12個鎮級監控中心和218個村級視頻監控室,城鄉各社區、村視頻監控實現全覆蓋。
通過綜合考評的手段來推進城鄉綜合管理,制定城鄉環境衛生、城市管理、海漂垃圾專項、縣域主干道兩側綜合管理專項和創城實地測評點第三方委托測評專項等考評管理辦法。建立城市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城市管理協調工作制度和環境衛生落后八項推進措施,及時協調解決城市管理的重點難點問題。突出綜合整治,通過縣長辦公會,協調解決一些職能交叉、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的問題,進一步明晰了交通護欄、環境噪聲、集貿市場、生活污水排放、建筑立面安全隱患、建筑垃圾填埋場建設、縣域主干道控制區等多項城市管理職能。
同時,積極開展環境衛生、市政設施、市容秩序、牛皮癬、交通秩序、集貿市場、渣土車滴灑漏整治、老舊小區等八大專項整治,推動環境綜合整治向縱深覆蓋。全省首創“無癬城區”創建模式,推動城市“牛皮癬”整治市場化取得明顯成效。
惠安溪濱公園門口的核心價值觀24字展示。來源:泉州文明網
培育亮點 彰顯地域文化特色
結合惠女精神的弘揚和傳承,該縣組織創作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藝精品《木麻黃的故事》,用舞蹈藝術的形式展現惠安女特有的勤勞和智慧,頌揚惠安小岞林場20名惠女護林員50年如一日,將鹽堿荒攤變成綠洲的人間奇跡。該項目作為惠安對外文化交流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保留節目。
惠安堅持把文化貫穿融合于文明城市創建的全過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普及充分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為保留歷史記憶,留住記憶鄉愁,該縣建設了1200平方米的“惠風”傳統家訓展示館,精心選擇富有代表性的中華經典家訓、福建名人家訓和惠安傳統家訓進行了宣傳展示,并將具有惠安特色的家訓楹聯、碑刻、碑記等照片,以及族譜、家訓手抄本等實物進行綜合展示,圖文并茂,物展兼具,是我省第一批家風家訓鄉賢文化館,成為惠安縣“講道德、重家風”的重要實踐載體。
在城市建設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普及和惠安城市品牌標識宣傳,建設了道德文化廣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主題公園和道德模范一條街等宣傳陣地。以惠安人熟悉的“薯花”為原型,在城北公園、體育中心、中新花園廣場、溪濱公園、山霞農民公園建設了7個薯花文明小站,并延伸至社區居委會、動車站、汽車站、文化館、博物館、青少年宮和醫院等公共服務場所,力推“便捷、溫馨”的志愿微服務。為體現地方特色,邀請社會大眾、創意單位、文化企業參與設計了Q版“惠安女六姐妹”漫畫公益廣告,通過形象的漫畫語言,生動活潑地宣傳解讀文明創建的各大主題。
積極推進文明交通、文明旅游、誠信建設、文明餐桌等四項工作,在常規的工作中不斷育特色、出亮點。惠安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在禾協駕校建設的“文明交通警示教育基地”、惠安縣旅游局在天馬旅行社建設的“文明旅游行前教育中心”、惠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辦證大廳建設的“企業誠信展示基地”以及遍布城鄉酒店、餐館的文明餐桌宣傳提示牌,讓文明潛移默化地融入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中。(惠安縣委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