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眼前的吳恒忠,小個子,精瘦,四條皺紋深嵌在額頭上。這是一個能干的莊稼人,一個人種了72畝地;這個很犟的老頭兒,硬是用10年做成了一件誰都覺得做不成的事;他做的一切,不僅僅是為自己,更是為他逝去的兒子。(7月31日新華社)
家住重慶市潼南區花巖鎮的吳恒忠,十年如一日替兒還債,對誠信道德的堅守讓這位普通村民變得不普通,“誠信老爹”的親切稱呼,是人們對他樸素的褒譽,也表達出對守信者的敬意,“全國道德模范”的榮譽更名至實歸,彰顯出信義的價值和能量。吳恒忠的故事至少給我們帶來這樣三個方面的啟示:
誠信讓父愛偉大。兒子吳君借錢買車跑運輸,原本指望著靠勤奮勞動創造幸福生活,卻不幸被突如其來的車禍奪走30歲的寶貴生命,留下了19萬元的債務。借債時沒有留下借據,借款人深知吳恒忠一家的困難,不少人都表示可以不還,甚至婉拒其還債,可吳恒忠再苦再累、省吃儉用,都想盡辦法、竭盡全力還債,“兒子和我一起借的錢,他還不了就我來還,要是不還完,對不起兒子。”以誠信告慰逝去的兒子,顯示出不一般的父愛格局和境界。
誠信受社會尊重。吳恒忠替兒還債,沒有其他生財門道,靠的就是非比尋常的勞作和付出。他將原來的5畝承包地增加到72畝,起早貪黑、開荒墾地、辛勤勞作,“還一點就少一點”,既是作為父親為兌現心中向兒子許下的還債承諾,也是一個普通人對社會誠信道德秩序不遺余力的捍衛。正是無數普通人堅定誠信信仰、敬畏誠信道德、恪守誠信自覺,人與人之間的互信關系、社會的信用基礎才得以不斷鞏固,每一個守信者都值得我們尊敬。
誠信催奮斗動力。當初面對兒子留下的近巨額債務,吳恒忠無疑也曾感到壓力“山大”,不知何時才是個盡頭。“人就是講個信字”,奮斗讓生活更美好,為誠信而奮斗給了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動力。如今,他還完了兒子留下的外債,做出了一個父親難能可貴的信用擔當,又信心滿滿地決定再苦十年,不僅“把這個家帶起來”,而且幫助更多的人。“誠信老爹”成就了子債父還的美德佳話,也為我們樹立起活生生的誠信標桿。
誠實守信是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規范,誠信被譽為第二張“身份證”。近年來,在我們身邊涌現出不少父債子還、子債父還、夫債妻還等感人肺腑的誠信故事,那種為堅守誠信信仰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磨難砥礪奮斗的事跡總讓人怦然心動,也鼓舞和鞭策我們恪守誠信原則,用誠信力量構建現代互信互助的和諧人際、社會關系,共同締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泉州市文明辦 高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