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開發留鄉愁
“看到這‘老厝’,感覺老時光、老味道又回來了。”每天傍晚,依偎在老榕樹下,村民陳啟峰頗為感慨。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在環境綜合大整治的基礎上,2017年來,洛濱村還進行裸房整治工作,在不改變房屋原有結構的同時,整治修葺破損墻壁,采取個性化外墻裝飾,形成錯落有致的傳統民居。
不僅老房子樓“穿衣戴帽”,綠化景觀、路面整修等同時進行,洛濱村啟動了古榕樹堤岸景觀工程、陳氏宗祠、洛濱大廟、“清蓮池”、滋水樓周圍環境一期整治提升等工程,特別把突出“留住鄉村記憶”放在首要位置,著力呈現“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美好意境。
留住、呵護并活化鄉村記憶要做的不止如此。洛濱村還深度挖掘鄉村記憶與鄉村傳統產業,進行精細化、產業化升級,將“文”“人”“居”與“產”融合在一起。在對滋水樓遺址的保護性清理平整后,挖掘旅游元素,以保護為前提,計劃配套“兵營文化”的相關設施。
“滋水樓始建于何年、何人所建已無從考據,相傳為明朝期間的總兵所建。”漳州市住建局駐洛濱村第一書記蔡默超介紹,為防范土匪,一樓的四周,設計了十多個槍眼,現擬建成以“兵寨文化”為主題的懷古場所,周邊配套兵營酒館,軍營游樂場,兵營驛站等,“不久的未來,我們希望這里能成為城里人勾起鄉愁、留下快樂的好去處。”(閩南日報 漳州文明網 龍文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