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人”游文晃油畫拍賣現場。(資料圖)
“民俗日請客,幾場酒席就能吃掉‘養頭豬’的錢”“打一年工辛勤掙的錢,一場民俗活動之后就沒了”……永定是客家人口集聚地,境內有作大福、走古事、打新婚等大大小小20多類民俗活動,近年來,民俗活動中原本小規模的家庭聚會,逐步演變成講排場、比闊氣、炫人脈的大操大辦,農村群眾經濟負擔越來越重,當地老百姓只能“暗暗叫苦”。
“2017年10月以來,全區開展民俗活動大操大辦專項整治,實實在在為民減負,被當地干群稱為‘不花錢的民富工程’。不少地方還把搞民俗活動結余的資金用來做公益,讓我們的民俗活動辦得更加文明健康。”永定區紀委常委江浩洪說道。
“四月八”活動中增加感恩牌匾和感恩旗,大力宣傳“感恩”主題(資料圖)
不怕丟“面子”,摒棄舊陋習
“四月八”是永定區陳東鄉舉辦的大型民俗活動,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在當地遠近聞名。近年來,同樣“聞名”的還有逐漸滋長的攀比風、吃喝風。
“以前是不重年、不重節,只重‘四月八’,后面逐漸演變成為不怕年、不怕節,只怕‘四月八’。”永定區文聯主席盧濟鴻說,當地流傳的諺語反映了老百姓的心聲。
“一些村民光請客就擺了十幾桌,花費上萬元。”今年的活動總理事盧勝成坦言,老百姓主要是怕在活動中丟了自家“面子”。
“破除陳規陋習,老百姓內心充滿期待,只是怕挑頭。”江浩洪介紹,去年以來,永定區針對群眾反映的民俗活動講排場、鋪張浪費等突出陋習進行專項整治,明確要求黨員和干部在控制宴請規模、不相互攀比等方面帶好頭,并深入民俗活動鄉鎮開展明察暗訪,與鄉鎮黨委進行座談,對村主干和民俗活動理事會負責人進行約談。
隨著移風易俗不斷深入開展,永定區民俗活動大操大辦陋習得到初步遏制,文明健康、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逐步形成,老百姓很是歡迎。陳東鄉城東村村民蘇澄利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5桌變3桌,省了近1000元,鞭炮也由以往的5~6串減少到2串,這錢花少了,壓力也減輕了不少?!?/span>
“村民如果邀請,區直、鄉鎮干部可以到群眾家里坐一坐、喝喝茶,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等,但不準在村民家中接受吃請?!苯坪楸硎?,這看似不近人情,但是“干部少了捧場,村民也就少了攀比”!
永定大溪關帝圣君民俗文化節中舉辦的籃球賽得到了廣大村民的響應。(資料圖)
敢于立“新風”,老樹發新枝
6月27日,是永定區大溪鄉舉辦首屆海峽兩岸關帝(客家)文化交流暨第五屆永定大溪關帝圣君民俗文化節活動的第五天,作為活動的一部分,當地舉行了“游氏好人春蕾班”成立授牌暨助學金發放儀式,該鄉70名貧困兒童每人收到了600元的助學金。現場還拍賣了“中國好人”游文晃創作的8幅油畫,所得資金4.46萬元捐入省婦聯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春蕾項目。
“成立‘游氏好人春蕾班’,舉辦社區籃球賽、山地自行車賽等,都是我們這次民俗活動中新增加的元素?!被顒拥目偫硎掠斡沤榻B,這不僅豐富了民俗活動,還給活動增添了新內涵。
當地村民游萍對于此次活動也是贊譽有加?!罢麄€鄉共有8個村21個姓氏,全都參與到活動中,就像一個大家庭,為構建和諧大溪起到積極作用?!庇纹颊f,今年的活動與往年比,不僅文化味濃了,老百姓的參與性也高了。
民俗活動不僅要“儉辦”,還要“新辦”。這是永定區對舉辦民俗活動提出的新要求,各地在舉辦民俗活動方面也隨之走出了新路子,立起了新風尚。
今年是陳東“四月八”改革之后的第一年,改革之后舉辦的第一次活動就讓當地老百姓“叫好”?!斑@次我才明白‘四月八’是為了感恩謝安?!碧K澄利說,自己2004年從外村嫁到城東村,可直到今年她才知道“感恩”才是這個民俗的真正意義。
這源于今年的理事會將主題換成了“陳東四月八感恩文化節”,并在活動中通過增加感恩牌匾和感恩旗,大力宣傳“感恩”這個主題?!鞍选卸鳌@個主題提出來,就是為了讓大家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北R濟鴻說道。
湖坑鎮奧杳村將“作大?!被顒庸澥〉?.2萬元資金用于舉辦攝影大賽,坎市鎮將舉辦“鬧花燈”的15萬元活動經費用到當地“榕樹”獎教基金中……如今的永定,民俗活動文明新風徐徐吹來,攀比鋪張被公益取代。
“移風易俗是有利于百姓利益的事,革除陋習不是革除民俗,而是讓民俗活動辦得更加清新,讓群眾在民俗活動中‘民負’變‘民富’。”永定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陳文操表示,要進一步拓展移風易俗專項治理成果,按照“五抓五重”的要求,抓早抓小管住黨員干部“關鍵少數”,摁住基層黨委主體責任,強化移風易俗的監督檢查,以良好的黨風政風引領社風民風,為鄉村振興戰略創造清風正氣的新風尚。(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闕小琴 黃筱菁 劉必然 通訊員 蘇冠生 張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