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活動中增加感恩牌匾和感恩旗,大力宣傳“感恩”主題(資料圖)
不怕丟“面子”,摒棄舊陋習
“四月八”是永定區陳東鄉舉辦的大型民俗活動,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在當地遠近聞名。近年來,同樣“聞名”的還有逐漸滋長的攀比風、吃喝風。
“以前是不重年、不重節,只重‘四月八’,后面逐漸演變成為不怕年、不怕節,只怕‘四月八’。”永定區文聯主席盧濟鴻說,當地流傳的諺語反映了老百姓的心聲。
“一些村民光請客就擺了十幾桌,花費上萬元。”今年的活動總理事盧勝成坦言,老百姓主要是怕在活動中丟了自家“面子”。
“破除陳規陋習,老百姓內心充滿期待,只是怕挑頭。”江浩洪介紹,去年以來,永定區針對群眾反映的民俗活動講排場、鋪張浪費等突出陋習進行專項整治,明確要求黨員和干部在控制宴請規模、不相互攀比等方面帶好頭,并深入民俗活動鄉鎮開展明察暗訪,與鄉鎮黨委進行座談,對村主干和民俗活動理事會負責人進行約談。
隨著移風易俗不斷深入開展,永定區民俗活動大操大辦陋習得到初步遏制,文明健康、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逐步形成,老百姓很是歡迎。陳東鄉城東村村民蘇澄利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5桌變3桌,省了近1000元,鞭炮也由以往的5~6串減少到2串,這錢花少了,壓力也減輕了不少。”
“村民如果邀請,區直、鄉鎮干部可以到群眾家里坐一坐、喝喝茶,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等,但不準在村民家中接受吃請。”江浩洪表示,這看似不近人情,但是“干部少了捧場,村民也就少了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