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喜娘來說新時代新婚俗》
文明風7月24日訊? 近年來,閩侯縣堅持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來抓,把提高群眾知曉率作為切入點,用形式多樣并且“接地氣”的宣傳方式,講群眾能聽懂的話,說群眾愛聽的話,把移風易俗理念傳播到每個群眾的心中,做到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用喜娘習俗傳播新婚俗
閩侯是“中國喜娘文化之鄉”。閩侯喜娘文化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在福州的傳統婚禮中,喜娘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之一,她是婚禮的組織策劃者、創新傳承者。
自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閩侯縣充分利用喜娘在整個婚慶流程中的重要作用,組建了新時代喜娘宣傳小分隊,結合“三八”節活動、十九大宣講等活動平臺,精心編排《閩侯喜娘來說新時代新婚俗》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移風易俗主題節目,用喜娘新穎而又接地氣的福州方言喝彩形式宣傳移風易俗,引導市民群眾婚事新辦,婚事簡辦。
閩侯縣移風易俗宣傳折頁
用公益動漫傳播新政策
如何用群眾聽得懂、愛聽的話來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讓更多的群眾理解并主動配合?閩侯縣用動漫宣傳片給出了答案。結合本土特色和移風易俗工作,閩侯縣制作了《福州話版倡導“八不”行為規范動漫宣傳片》、《閩侯縣移風易俗動漫宣傳片》來宣傳移風易俗新理念。兩部動漫宣傳片均用“奔奔”和“欖欖”兩個閩侯卡通形象為代言人,以閩侯本土元素、生動常見的情景設計來表現主題。其中《福州話版倡導“八不”行為規范動漫宣傳片》創新性采用閩侯本地方言(福州話)來宣傳反對大操大辦、倡導婚事新辦等節儉健康的生活理念;《閩侯縣移風易俗動漫宣傳片》將閩侯縣的傳統村慶活動習俗(“做半段”)融入其中,通過開展移風易俗工作以來的前后對比,來引導廣大群眾摒棄奢靡浪費、比闊斗富等不良風氣,逐步使移風易俗深入人心,把農村的新風正氣樹起來。
“詩歌粽香樂端午?移風易俗倡新風”端午節主題活動
用節慶文化傳播新理念
閩侯縣以節日為載體,將“我們的節日”與移風易俗工作密切融合,深化移風易俗宣傳活動,讓群眾在輕松熱鬧的節日氛圍中接受移風易俗的熏陶。在春節前后,結合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節點,組織移風易俗志愿者隊伍進村入戶發放宣傳折頁,組織文化志愿者現場書寫移風易俗春聯免費贈送村民群眾;在拗九、清明、端午期間,分別精心策劃組織開展“濃情拗九孝傳承·移風易俗揚新風”拗九主場活動、“移風易俗倡文明·思源敬賢樹新風”清明詠懷主題活動、“詩歌粽香樂端午·移風易俗倡新風”端午主場活動等,將文明新風理念融入活動中,潛移默化宣傳婚事新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文明祭掃理念。同時,轄區各中小學校結合各節日民俗文化特點,組織開展移風易俗主題班會、移風易俗主題手抄報等活動,推動移風易俗進校園活動的廣泛開展。
后福村移風易俗主題公園
用文化陣地傳播新風尚
在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過程中,閩侯縣充分利用電子顯示屏、戶外廣告牌、建筑圍擋等媒介,在街道社區、公園廣場、建筑工地、主要交通出入口等公共場所廣泛宣傳移風易俗內容,形成移風易俗宣傳全覆蓋。同時還結合各村居的特點,打造移風易俗文化宣傳陣地。依托全國文明村、“最美休閑鄉村”孔元村的旅游資源和影響力,在景區重點位置打造移風易俗文化長廊,讓當地群眾和游客們在觀賞美景、休閑娛樂的同時也接受移風易俗新風尚的熏陶。今年6月,2018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林業項目開發官員研修班來孔元村考察生態林業建設,途中,考察團在移風易俗文化長廊休息時,縣林業局專門向考察團介紹了閩侯縣開展打擊破壞林地建設殯葬設施移風易俗專項行動工作情況,宣傳移風易俗新風。依托青口鎮后福村,打造后福村移風易俗主題公園、后福村移風易俗村道,通過濃厚的氛圍營造,逐步引導當地村民簡辦紅白喜事,實行宴席兩次正餐變一餐的新做法……
通過這些年移風易俗宣傳工作的開展,閩侯縣移風易俗專項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曾經盛行一時的在婚喪壽喜、慶典活動中大操大辦講排場之風日漸式微,不少民營企業家也紛紛響應號召,改變斗富比奢、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如甘蔗街道曇石村村民將節約“做半段”的錢用于投資創收,共同致富。小箬鄉福田村改變為老人祝壽時大擺宴席的舊習俗,采用集體祝壽、文化祝壽的形式,舉辦“孝老愛親節”,倡導節儉文明的新風。南通鎮澤苗片區不做“半段”賽龍舟,方莊村取消“做龍頭”競標,鴻尾鄉發動企業家把“做半段”、辦廠慶的資金捐給鄉村“教育基金會”,2015年以來累計捐資90余萬元;福州弘博工藝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禮渠節儉辦十周年廠慶,將慶典活動節約下來的100萬元全部捐贈用于精準扶貧事業。文明新風之花正在閩侯城鄉大地上處處綻放。(閩侯文明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