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師附小東僑新校區一角
東南網寧德4月26日(本網記者 邱麗娟 陳翊群)
“老師好!”初次步入寧德師院附屬小學東僑校區,面對迎面走來的學生禮貌地問候,頗受感動。一路走,一路看,途經圓夢廊、圓夢亭、圓夢墻……一個個以夢為主題的園藝布局應接不暇,其中一座銅雕中間一個陽刻 “夢”字則格外顯眼, 365個不同字體的小“夢”隱約與之呼應。
“大‘夢’代表著中國夢、福建夢、開發三都澳的寧德夢。一個個不同字體的陰刻小小‘夢’字,代表著全校師生、家長都有自己獨特的夢想,365天每一天都在為夢想而努力。”寧德市少先隊總輔導員、寧師附小校長阮光清如是說。
多年來,寧師附小堅持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出發,提煉出“追夢教育”的辦學主張,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日前,在中央文明委發布的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名單中,寧德師院附屬小學榜上有名,這也是此次寧德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學校。對此,阮光清坦言,這是一項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地責任。學校沒有特意作特色教學,只是一心想著在追夢教育路上,深化服務理念,盡全力讓每一位入校的孩子能夠幸福、快樂、成長。
寧師附小興趣愛好班,書法課。
心懷理想
敢當筑夢者
“我長大以后想當一個恐龍學家”、“我想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多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航天員”……一行行稚嫩的筆跡里,承載的是一個個遠大的理想。在頂樓的追夢室,陳列柜的玻璃瓶里裝滿了小紙條。
“這里裝載著每個畢業班學生的夢想,多年后的同學聚會再次打開,會是一段美好的青春記憶。”阮光清說,希望這里是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青少年要敢于構筑自己的夢想,有了夢想就有了方向,向著夢想前進,他們的未來就在前方。
如何將理想信念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心間?多年來,寧師附小堅持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出發,提煉出“追夢教育”的辦學主張。何謂追夢教育?說到底,追夢教育就是人生理想教育,追求精致教育、發現美感教育、實現優質教育。
“我認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關注孩子的勵志志向成長,如何可持續成長,培養一個孩子幸福快樂生活,除了課程引領,校輔課堂、校園文明建設同樣重要。”阮光清一語中的。
比較國內教育和發達國家的教育,這就是主要區別之處。國內傳統教育的目的,比較普遍的認識是為國家、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學生從小學開始就以學讀、寫、算為目的,為的是將來上一個好中學,上好中學的目的是上好大學,上好大學的目的是找好工作。
發達國家的小學則不以教讀、寫、算為目的,而是教學生怎樣處理人際關系,要與人為善,要有禮貌,要遵守公共秩序,對知識有好奇心。中學逐漸強調讀、寫、算。大學強調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活動。因此,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對真善美有較強鑒別力。
“落實好國家教育政策很重要,但教育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孩子幸福快樂成長,這才是教育的根本之道。”阮光清說,校輔課堂同樣是有形課堂地補充。寧師附小更注重家風、家訓、校風、班風等因年齡制宜的設計綜合性實踐體驗課程,這也是為校園文明建設打根基。
寧師附小學生在上興趣愛好班,心理輔導課
不忘初心
爭做追夢人
“去年底,一場暴雨,我們東僑校區門口家長與老師自發組成的撐傘隊,護送孩子平安放學,就是開展校園文明風建設的最好詮釋之一。”阮光清說,當天那場暴雨,打亂了許多師生、家長的接送計劃。此事最初是一位老師發現校園門口家長越來越多后,向校方反饋。我們建議,讓老師引導家長集體排隊護送孩子放學,以免在暴雨中家長出現爭相接回自己的孩子,引起現場擁擠混亂。這一提議,沒想到很快引起了家長的共鳴,在場大多數撐傘的家長排成一排,有序地讓每一位孩子從家長搭起的撐傘隊下走出校園。
“其實真正校園文明風的形成,一定是‘大手牽小手’。例如,我們的家長會,我會建議家長帶一本書來開會,開會前期有等候時間,家長可以看看書,這樣可以給孩子做榜樣。”阮光清說,有人提出這是搞形式主義,我不這么認為。可以這么算,每天擠出五六分鐘看書,一周看書時間至少也有半小時,不要小看這半小時,養成閱讀的習慣,對孩子是很好的示范作用。
生活即教育,處處有學堂。在阮光清看來,學校的文明課程不僅出現在課室,出現在樓道、操場、升旗儀式,甚至可以說,老師本身也是一門課程,家長本身也是一門課程。“追夢”不單單是學生的事,老師、家長也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夢想,365天每一天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整個社會,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學校只有從細微處著手,把愛黨、愛國、核心價值觀教育校本化,班班、人人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利用傳統節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開展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系列教育;利用校報校刊、LED屏等陣地大力宣傳,才能不斷培養孩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近年來,寧師附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推行“五好”文明校園建設。注重領導班子組織好、思想道德教育好、活動陣地建設好、教師隊伍建設好、校園文化環境好。學校以“三位一體,四色行動,五育并舉,六藝齊飛”為追夢路徑,架起有夢、追夢、圓夢的運作框架。
寧師附小學生在校輔興趣愛好班學習
創新教育
助推圓夢路
每天上學、放學期間,寧師附小的校門口,總是出現一張張主動迎向孩子的笑臉,這是學校老師、家長志愿者自發組成的隊伍。過馬路牽一牽,上下車叮一叮。他們自覺地擔當“安全使者”,維護校方忙時的交通安全。
文明,是學校最美的風景。近年來,寧師附小一直在創建文明校園,創造最適宜學生發展的教育路上不斷創新、奮力前進。該校在“追夢教育”辦學理念的引導下,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建立了德育課程體系、建構心理關護體系,推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校園。構建“五育并舉” 的課程教學體系,通過有效推進“生活育徳、自主育智、有效育體、創造育美、勤巧育勞”的教學主張研究,打造律動、自動、靈動、生動的課堂。
開設“紅綠藍橙——四色小主人” 體驗活動課程,以“勤奮”、“自主”、“合作”、“創新”為目標的發展體驗課程,將社區活動、鄉村體驗陣地與課程相融合,建立新型課程體系。
每年舉辦一次以上科技活動周等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經典誦讀等“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開展漢字聽寫活動并組織參賽;大課堂體育活動、運動會成常態。
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網絡活動,用好網絡文化資源;利用德育、信息技術等課程,開展網絡安全和網絡道德教育;通過技術層面設置,讓學生安全、文明上網。
校園內設自助圖書角及圖書吧,一年一次圖書交流交易會成常態,午間20分鐘自主讀書堅持數年,圖書流通量大,書香校園已經形成。為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培養激發學生各自的興趣愛好,該校還以“整合課程,校本特色”為宗旨,開設了合唱、書法等26個社團,社團活動每周一次,社團活動規范,活躍并繁榮了校園文化。
“總之,‘追夢教育’是‘附小人’為核心價值觀代言的一個作品、一個品牌,也許,這個‘代言品牌’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當一個個代言的聲音、文字、行動匯成浩瀚的正能量時,‘追夢教育’中的教育人將會變的敢于有夢,勤于追夢,勇于圓夢。將引領一代附小人更有擔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夢’,為人生理想教育,追求精致教育、發現美感教育、實現優質教育的‘附小夢’而努力奮斗!”阮光清話語堅定地說。
校園圖書館,人造綠茵下的書吧,時常座無虛席。
?
寧師附小興趣愛好班,學生在練習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