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畬鄉歌舞跳起來。
村支書藍金福對村民廣播。
東南網1月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琳斌 通訊員 黃建和 唐小玲 郭碧桃?)省旅游發展委員會近日公布“清新福建·百鎮千村”,官畬村入選“福建省二十佳旅游特色村”。這個省級生態村,除了自然景觀優美,最大特色在于其人文底蘊和淳樸民風華安縣新圩鎮官畬村掛在半山腰。
一進村,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畬鄉風情:村里的住房外墻統一裝飾畬村標志“雙鳳朝陽”和畬族織紋圖案,畬族風情廣場、畬族文化長廊、畬族文化陳列館等建筑掩映在綠樹叢中。站在風情廣場往山下看,只見九龍江從山中盆地蜿蜒而過,周邊青山疊翠,云霧繚繞,風景宜人。
生態文化:一部村規民約的演變
在風情廣場中央,一棵枝繁葉茂、三四個人才能合抱的桂花樹引人注目。據說這樹幾乎與官畬村同齡,大約有300年歷史。
“這樹保護得這么好,真是難得。”記者贊嘆。
“山上還有更粗、更大的樹。為了保護山頂的水源,我們這里有一條從建村開始就有的村規民約,就是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砍一棵樹。”村支書藍金福說。
為防止有人偷砍樹枝,等干枯后再撿回家,大約在10多年前,村民們一致同意在村規民約中加上一條:干枯的樹枝也不能撿回家。
“我們村是省級生態村。這個牌子是怎么來的?就是這樣嚴管出來的。”藍金福說。
2009年前后,村里通了自來水。因為免費,有的村民用水大手大腳。村委會組織村民討論,大家決定在村規民約中再加一條:節約用水。
官畬村原來是個窮村,不少村民靠借賒度日,被戲稱“光賒村”。從2003年開始,村民利用這里的紅土地和水質優良、森林茂密、云霧天氣多的生態優勢,種植優質鐵觀音茶,產品遠銷各大城市。現在全村茶葉面積1600多畝,茶葉加工廠80多家,畬寨茶業專業合作社升級為國家級農民合作示范社,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18950元,家家戶戶都蓋了新房子。
但村民開荒種茶,影響到山林的保護。為此,村里成立協調小組,規定哪塊地可以開荒,哪塊地不行。同時,村委會再次召集村民開會,大家同意在村規民約中補充一條:不屬于保護林區范圍的其他小山包,也必須確保“戴帽子”,靠近山頂的灌木叢和原始林一樣不能動。
全村總體山地4000畝,如今劃定保護的林地就有1600畝。
畬家文化:一首畬歌的傳承
在古色古香的鳳凰臺上,42歲的雷圣明忙著指揮一群畬族姑娘跳舞、走秀,拍攝旅游宣傳片。
“畬族歌舞表演隊有20多人,大家平時干農活,有空就集中起來排練。游客想看,就給他們表演。”雷圣明介紹。
原來,這個村落大約在350年前由漳浦遷居至此。由于地處深山,民族圖騰、畬語、畬歌、畬家婚俗、請火節、打槍擔等原汁原味的畬族文化得以完整保留,畬家民歌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此,官畬成為閩南畬族文化重要的研究基地,2014年9月被評為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81歲的藍賢老人告訴記者,過去,以歌代言是畬民最喜歡、最常見的一種文化娛樂方式,在田間地頭,總能聽到畬民們即景抒情、隨題應答的歌聲。在記者的請求下,老人當場唱了一首:“蝴蝶成雙翅膀翹,彩帶一條束郎腰。太短娘女接上織,太長連娘一起繞。”
為了保護、傳承寶貴的畬家傳統文化,這些年,藍賢老人多方收集,先后整理出版了《畬家民歌》和《畬家民歌續集》。平時,他教村里的年輕人學唱畬歌,還到鎮里的小學教唱。30歲出頭的藍發明,2009年開始跟著藍賢和其他老人學習,現已成為畬寨有名的歌手。
“這項文化遺產后繼有人,我很高興。”藍賢老人欣慰地說。
和諧文化:一個喇叭的作用
在官畬村,“書記的喇叭”鼎鼎有名。
村調解員藍阿周笑著告訴記者:“我們村支書威信高,有事一喊喇叭,大家都會聽他的話。”
藍金福介紹,過去他手提擴音器,在村里各處走,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村規民約,通知和村民有關的各種事項,以村里的實例勸告村民和睦相處等,但總有村民反映沒有聽到。后來他在“桂花王”上掛上一個大喇叭,他一喊話,全村都聽得見,效果很好。有一回喇叭被雷打壞了,鳳凰臺建后好,他就將喇叭移到臺上。
每到種茶季節,藍金福就天天通過喇叭喊話,勸導大家信守承諾,使用生物農藥,施用有機肥,手工采茶等;到賣茶青時,他又通過喇叭,勸導村民不要把次茶摻到好茶中,不要砸了品牌。
有一年正月十二,村里舉辦請火節,來參加活動的有上千人。一位現役軍人遺失了錢包,當他倍感沮喪時,村民指點他去找藍金福。藍金福立刻通過喇叭喊話:“有國才有家,軍人為我們保家衛國……”這一喊果然奏效,很快,村里的藍清水老人拿著錢包走上鳳凰臺。經清點,錢包里的東西一樣不少。
記者在村里看到兩塊牌匾,一塊是華安縣人民法院授予的“無訟村(居)”,一塊是新圩鎮關工委授予的“創建‘零犯罪’村活動示范點”。
藍阿周告訴記者,他當了這么多年的調解員,難得遇見幾次村民糾紛。遇到糾紛,一般他帶領大家重溫一下村里定下的“規矩”,大家就很快和好了。
官畬村自古以來民風淳樸,村民熱心支持公益事業。2004年,村里修建5公里水泥路,征地200多畝,村民紛紛無償讓出自家的茶園地,沒有一人提出要錢。這兩年,村里建設停車場和旅游接待中心,又有20多戶村民主動讓出自家的茶園、杉林、竹林等。
“當然,村干部帶好頭很關鍵。我們村有一條鐵的規矩:村干部外出辦公事,一分錢都不能報銷,不管什么理由。你怕吃虧,你就不要當干部。干部有了好作風,村民看在眼里,就會帶動好民風的形成。”藍金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