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不斷推動“家 文化”建設,使其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載體,文明新風尚蔚然成風——
家庭“小氣候”,溫潤社會“大生態”
東南網10月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王敏霞)
不設收銀員,不設監視器,錢款、貨物從不短缺……在全省首個“自助式”文明小鎮——惠安聚龍小鎮社區中,8家信用良品店“誠以立店,信以立人”,使文明、誠信成為這個小區最美麗的風景。聚龍小鎮中,來自8個國家、28個省份的5400多戶居民互稱“家人”,這源于惠安不斷推動“家”文化深入人心。
深挖資源建載體,縱深打造“家”文化
千年之邑惠安人文積淀深厚,優秀的傳統家風家訓持續傳承發揚。近年來,惠安大力推動、縱深打造“家 文化”,使其成為精神文明建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通過挖掘好故事、好典型,惠安大力弘揚家庭文化、家庭美德,倡導家庭新風,以家庭“小氣候”溫潤社會“大生態”。
為打造“家 文化”,惠安以本縣歷史上世代傳承中形成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等作為挖掘的重點,面向海內外惠安人廣泛開展家風家訓(族訓)和鄉規民約征集活動;組織地方學者、文化名人利用當地豐富的鎮志、村志、族譜、家譜等歷史資料,收集、展示具有當代價值和傳承意義的家訓家規,并對有關史實資料進行整理提煉。到目前,共征集到材料近千條,從中整理歷久相傳的傳統家訓上百篇。
一句句向善向上的家訓,縈繞著先賢語重心長的教誨;一個個催人奮進的事例,回蕩著前輩勵精圖治的腳步聲……2015年底,在惠安科山景區的“惠風”傳統家訓展示館落成開放,館內設立中華經典家訓、福建名人家訓、惠安傳統家訓、家訓楹聯碑記、家風書法傳承等8個功能展區,成為傳承家風家訓的傳統文化展示基地。開館至今,已吸引400余個團體超5萬人次到此參觀學習。
此外,惠安還打造了惠安城南第二實驗小學家規家訓長廊、山霞村古民居傳統村落、凈峰張岳家廟、螺陽康朗家廟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家風傳承陣地,推動縣、鄉鎮、村聯動,打造家風傳承陣地,培育發展家庭文化等形式,讓良好家風進村入戶,春風化雨。如今,家規家訓文化長廊、主題展館、志愿服務站等家風傳承陣地,成了惠安美麗鄉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
評選挖掘尋典型,共同營造“家”氛圍
在螺陽鎮錦東村,有個全省“最美家庭”遠近聞名。林炳水夫婦相伴六十載,相敬如賓、恩愛有加。他們雖出身貧困農家,文化不高,卻將6個孩子個個培育成材,其中不乏行業精英,孫輩9人中有6個大學生、2個碩士。兒孫們不僅事業學業有成,做人更是正直善良、樂善好施。
為營造“家”氛圍,惠安廣泛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動員組織廣大家庭積極參與,通過組織推薦、自薦、互薦等形式,涌現出一大批為提升家庭文明程度、促進社會和諧作出積極貢獻的典型家庭。到目前,共評選表彰118戶縣級“最美家庭”,其中有4戶“最美家庭”受到省市表彰。
此外,惠安還注重挖掘基層典型。每年選取20個建制村(社區)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示范社區(村)”創建,在社區(村)組織評選表彰“好媳婦、好婆婆、好妯娌”“我身邊的好人”“美麗惠安人”“美德少年”“最美鄉村人家”等,打造“惠安好人館”“美麗惠安人”主題公園和示范街、“薯花小站”等宣傳陣地,以身邊先進家庭和個人良好家風帶動全社會文明風氣形成。結合“一村一品”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打造“一節一特色”文化品牌,注重將家風建設與傳統文藝創作相結合,演繹“家風故事”。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從“家”出發,不斷積聚的向善力量在惠安大地奔流涌動,夯實了生活幸福、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的基石,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載體。如今,在惠安群眾和黨員干部當中,傳承踐行“家 文化”已融入日常生活、工作中。無論是在學校、機關,還是在街道、鄉村,文明新風尚在惠安已蔚然成風。
![]() |
![]() |
責任編輯:陳瑤 |
- 2017-09-11“家規家訓與齊家治國”研討會召開
- 2017-03-28涵江區挖掘優秀家規家訓打造“一鎮一品”廉政文化格局
- 2016-09-27莆田:開設莆陽家規家訓館 培育崇廉尚潔好風氣
- 2016-08-12長樂市紀委、監察局編印《長樂優秀傳統家規家訓》廉政教育書籍
- 2016-04-27荔城區開展傳承好家風家規家訓活動唱響“最美”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