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3月28日訊(通訊員 蔡玲 林亦霞)從古至今,孝老愛親、兄友弟恭、妯娌和諧、克勤克儉等傳統家庭美德,深深銘刻在炎黃子孫的心中,融入血脈,成為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更成為滋養今人和后代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那么,如何深挖這筆精神財富,讓優良傳統、文明傳承匯聚起今日涵江跨越趕超、助推美麗莆田建設的“精氣神”?這是涵江區上下不斷探索的課題。
挖掘廉政文化特色
幾場春雨過后,春意愈發濃郁了。近日,記者在涵江區江口鎮東大村看到,大帽山麓下,蒜溪之水潺潺而過,鄉間小道邊的油菜花競相開放。不少人攜家帶口、呼朋喚友前來,除了領略田園山村的自然美景,還參觀南洋特色古民居群。
東大村有“小南洋”之稱,是福泉古驛道入莆第一村,人文歷史底蘊深厚。村內存有百年歷史的廟、庵、堂和南洋特色古民居38處。這些南洋老建筑多由僑民回鄉興建,古色古香,是記載著僑鄉變遷的“活歷史”。
在東大村眾多古民居中,記者發現有一座古民居人來人往。原來,這里還是東大村“廉善傳家”僑鄉家風家訓館。館內,施工人員正在抓緊布展。展館融合傳統與現代,采用圖文結合、場景復原、藝術品創作、多媒體展示等手法,將華僑文化與家風家訓、廉善文化相結合。全館共分“僑鄉文化展示區”“傳統家風家訓展示區”“名家書畫展示區”“當代家風傳承展示區”“東大風情展示區”“主題活動交流區”六個展示區。其中,“僑鄉文化展示區”是由“驛道尋蹤”“原鄉記憶”“勇闖南洋”“家成業就”“匯報桑梓”五部分組成,全面系統展示了僑胞的移民史、發展史、貢獻史,是弘揚華僑精神、傳承華僑文化的重要基地。
據東大村黨支部書記康宗龍介紹,東大村歷來注重鄉規民約,重視家規家風,僑商勇闖拼搏、誠信經營的精神更值得后人學習。近年來,東大村把傳統優秀的鄉規民約和現代法治相結合,整合、引導鄉規民約,主要包括倡導尊老敬老養老民風,改革陳規陋習,提倡喜事新辦、厚養薄葬、男女平等,村兩委、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廉善傳家”僑鄉家風家訓館正是以傳統家風促進廉潔文化建設,營造“重家風、立家規、傳家訓、樹家風”的社會氛圍,計劃4月開館。
涵江區委常委、紀委書記郭志誠說,家風是社會風氣的映照,是文明傳承的根本。家規家訓是帶著祖宗血脈的,最親切、最具有體溫的戒尺。黨紀國法要守,家規家訓要遵。
今年以來,涵江區紀委進一步挖掘涵江民間家規家訓廉潔文化資源,開展廉潔文化創建活動,并通過各方籌資,聘請專家,結合當地特色,包裝設計萩蘆鎮梅洋村江春霖故居、江口鎮東大村“廉善傳家”僑鄉家風家訓館、大洋鄉廉政教育基地、白塘洋尾李富祠家規家訓示范點等,在全區12個鄉鎮打造“一鎮一品”的廉政文化特色,供市民參觀學習。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3-28清明祭掃將迎來高峰 呼吁:文明祭掃謹防山火
- 2017-03-28清明祭掃將迎來高峰 呼吁:文明祭掃謹防山火
- 2017-03-28“代客掃墓”讓清明祭奠更文明
- 2017-03-28“經常提醒”讓鄉村游與文明同行
- 2017-03-28文明觀鳥留住鳥語花香
- 2017-03-28禮遇好人是文明社會應有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