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中小學減負工作推進,不少地區的小學放學時間都提前到了下午三點半左右。然而,孩子放學早、家長下班晚,這樣的尷尬讓不少家長犯了難——請假不現實、放托管機構顧慮多,“三點半難題”究竟該如何破解?(9月14日中新網)
“一到開學就頭疼”,這成為了很多家長內心的真實寫照。以至于名為減負的“三點半”制度施行后,不少家長大呼尷尬。一方面,不但沒給孩子進行減負,因為很多孩子會“被迫”參加各式各樣的培優課程,學習的壓力反而遞增。另一方面,孩子放學與家長下班存在“時間差”,這種看護的空檔期讓家長左右為難。社會托管機構又存在良莠不齊、信任度不高、收費偏高等問題,是許多家長的心疾。
“三點半”制度的初衷應大力贊揚,其真正關乎的是素質教育在課外時間如何良好開展的問題,但是卻衍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在二胎政策不斷放開的今天,“三點半難題”家長、學校、相關部門和社會都應該聽見、觸動和反思,從而多方求解,合力解決。
首先,政府要發揮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作用,注重政策支持和資金鼓勵。多支持學校利用場所、師資和設備優勢,為學生組織普惠性的課后活動,并給予老師適當補貼,甚至可以在職業發展前途上給予政策傾斜。同時要建章立制,負起監管責任,對各類社會托管機構的性質、安全級別等進行鑒別,以確保托管機構的教育性、科學性和安全性。
其次,學校要創新教學形式,注重延伸課外教育。建立常態化的校園社工服務,由社工志愿者、老師等帶領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科技、體育等或一些具有操作安全性的創意和實踐活動,比如參觀孤兒院、敬老院、當志愿者等。這類活動的教育意義比書本教育來得更實際。
其三,社會公益團體要發揚愛心精神,彰顯資源優勢。依托社區、街道辦事處、少年宮、文化站、青少年活動中心,以招募志愿者、吸納家長義工、聘請專業人士等多種辦法匯聚師資,使破解“三點半難題”步入有人服務、有地活動的良性運作軌道。
“三點半難題”是一個社會性難題,惟有充分激活社會資源,形成政府著力、學校給力、社會助力“三力合一”的局面,終有一天難題會得到破解,孩子會在我們的安全陪護中快樂成長。(長樂文明辦/肖俊)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9-20廈門文明新規10月1日起施行 違規橫穿馬路或挨罰
- 2017-09-20文明的力量丨江蘇,一個有顯示度的文明之地!
- 2017-09-19建甌:打造“文明城市創建宣傳一條街”引領文明新風尚
- 2017-09-19建甌:打造“文明城市創建宣傳一條街”引領文明新風尚
- 2017-09-19建甌:打造“文明城市創建宣傳一條街”引領文明新風尚
- 2017-09-19豐澤區領導帶隊督查文明城市創建迎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