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正在攔查車輛。
10月1日,《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將正式施行,其中,機動車不禮讓行人、行人違規橫穿馬路以及違規停車等交通陋習,都被列入重點治理清單。而據市交警支隊介紹,他們將持續加強宣傳教育的力度,并通過一系列相關專項整治行動,確保《規定》的落實,引導廣大交通參與者自覺遵守交通法律法規,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斑馬線禮讓行人已深入人心
廈禾路故宮路口、東坪山路口、育秀東路等處的斑馬線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此前行人過馬路都得小心翼翼地避讓機動車,如今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18日上午,記者走訪了上述幾個路口,一見行人要通過斑馬線,絕大多數機動車都會主動停下讓行。
據市交警支隊介紹,他們以公益宣傳片、在線直播、進學校和社區宣傳等方式,向廣大交通參與者普及“禮讓斑馬線”的重要性,并加大路面警力投入,近4個月來累計勸導斑馬線上不文明行為34928次。此外,市交警支隊也加強了對“車不讓人”交通違法行為的專項整治,并在重點路口、路段增設自動抓拍監控,6月1日至9月13日共查處7715起,違法行為人被罰款300元、記3分。經過一番宣傳、整治,我市斑馬線禮讓行為率為84.2%,比整治前提高了36.4%。
行人違規橫穿馬路也會被罰
如今,在廈門街頭,違規橫穿馬路的現象少了。今年4月,交警部門在文園路育青路口、蓮前西路金尚路口等6個路口安裝了行人闖紅燈語音警示系統,行人一違規,就會有語音提示:“您已闖紅燈,為了您的安全,請退回安全區域。”一些行人聽到后就放棄了闖紅燈的念頭。
而在深圳,闖紅燈的行人會穿上特制的綠馬甲,在路口協助交警維持交通秩序,通過社會服務來“抵消”處罰。類似的情景很快也可能在廈門街頭出現,此次《規定》中,也有“行人違規通行后,自愿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協助維持交通秩序的可免予處罰”的相關規定。據市交警支隊介紹,處罰不是目的,這樣的規定不失為一種好的引導措施,讓更多市民自覺主動地維護交通秩序,更切實地體現法律法規對交通參與者行為的正面引導作用。
據了解,《規定》施行后,我市交警部門也將持續加強路面執法,對違規橫穿馬路的行人進行勸導,不聽勸導的將被依法處以50元至100元的罰款。處罰的過程中需要當事人配合出示身份證件,根據《人民警察法》等相關規定,拒不出示者將被帶回公安機關核實身份。“根據《規定》,那些提供虛假材料、隱瞞真實情況的行為人,還會被納入本市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告知其所在單位或者社區。”一線執法的民警認為這樣的規定更具可操作性,對違法行為人的威懾力也更大了。
多部門聯手整治違停亂象
《規定》還特別將違規停車列為重點整治清單的其中一項。這其中,既包括機動車違停,也包括非機動車未在規定地點停放,或者在未設停放地點的區域停放,妨礙其他車輛、行人通行的情況。對于違規停車,《規定》要求從嚴處罰,并特別有條款針對共享自行車的規范停放問題,要求相關運營企業落實對車輛停放管理的責任,采取綜合措施,有效規范用戶停車行為,及時清理違規停放的車輛。對亂停放問題嚴重的,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整改,依照規定限制其投放。
而針對違規停車,交警部門除了日常的專項治理外,還將繼續與城管、市政等部門聯手整治,通過加大整治力度,引導市民規范停車,督促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