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8月8日訊? 近年來,永春縣以善為主旋律,論善、育善、學善、崇善、行善、享善,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抓重點、重點抓,連續三年開展慈孝模范評選活動,推動全縣上下陳規陋習相繼破除,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公序良俗得以形成,社會風氣得到較大改善。該縣成為唯一一個連續三年參加全國農村精神文明經驗交流會的福建省基層代表。
一、重宣傳,成風化人抓引導
一是社會宣傳造氛圍。永春縣向全縣群眾發出《倡導厚養薄葬 弘揚文明新風》倡議書5萬份,倡導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厚養薄葬、勤儉節約的社會新風尚。在全縣各村(居)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益宣傳廣告1000多幅,實現“立圖”與“入心”同步。依托縣、鄉業余講師團、道德講堂、鄉鎮廣播站、文化廣場等載體,通過張貼標語、發放傳單、出動宣傳車等手段,開展多形式、全覆蓋的宣傳教育,為推進厚養薄葬,移風易俗造濃氛圍。二是新聞輿論明導向。在永春電視臺、桃源鄉訊、永春新聞網等縣級媒體開辟《好人永春》專欄,積極宣傳文明新風、慈孝工作正面典型,策劃推出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公益廣告,在新聞媒體和各種媒介進行廣泛刊播。同時加大輿論監督力度,對大操大辦、薄養厚葬、封建迷信等反面典型,在新聞媒體上反復進行曝光,形成警示效應。三是豐富活動出實效。組織開展“永春家風家訓”征集、“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和“家+文化”建設活動工作,征集家風家訓400多篇。開展“家+文化”建設活動工作,謀劃白鶴拳、紙織畫等10多個“家+文化”展示項目。開展“清明樹新風、文明低碳祭掃”、“摒棄喪葬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等為主題的殯葬宣傳活動,組織編排移風易俗文藝節目,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認識,形成了共識。
二、樹典型,榜樣標桿促帶動
一是深化“民魂”內涵。去年來,我縣在全省率先開展以“民魂”為核心內涵的“美麗鄉村·精神家園”行動,以“民魂”為工作理念,以全縣60個縣級美麗鄉村為重點,強化以孝教人,以孝治家,以孝傳家理念。以今年開展“家+文化”建設及“身邊故事、共同銘記”活動為契機,以文明家庭創建活動為載體,在廣大家庭中積極倡導先進家庭文化,傳遞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風尚。二是挖掘先進典型。在全縣范圍內深入挖掘父母在世時,認真孝敬,細心服侍,以禮相待,父母去世時,節儉治喪,力行薄葬的“厚養薄葬”先進典型,從2015年開始,已連續三年開展慈孝模范評選活動,每年評選出10名慈孝模范、30名慈孝家庭、15對孝子孝媳,為村民樹立了一批可感可觸、可學可敬的榜樣,在全縣“上慈下孝”精神,掀起了評慈孝,學慈孝新熱潮,許多鄉鎮紛紛舉辦慈孝模范、家庭表彰大會,傳誦身邊的動人故事??h委、縣政府對率先響應厚養薄葬倡議的桃城鎮花石社區村民鄭春生授予“文明市民”榮譽稱號。三是發揮榜樣激勵作用。在厚養薄葬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下,全縣愛老、敬老、孝老蔚然成風,“永春慈孝文化促進會”、“永春助困公益協會”等10多個民間公益協會以及志愿服務團體、中小學校紛紛開展愛老、敬老活動。全國文明村一都鎮美嶺村更是率先設立養老基金會,為村中60歲以上老人每月分發900-1200元的養老金,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很多黨員干部家庭當天或隔天即辦完喪事,基本遵守最多不超過3天辦結的倡議,力求一切從簡,讓親人走得更平靜,更安詳。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8-08福清“江兜模式”成鄉風文明建設新樣本
- 2017-08-08將道德力量轉化為文明追求
- 2017-08-08“最嚴禁煙令”助力文明出行
- 2017-08-08文明要經得住高溫“烤驗”
- 2017-08-08向公共環境不文明行為說“不”
- 2017-08-08“黑名單”為共享文明筑牢“籬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