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面厝里的木片風鈴。
福州新聞網7月25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張維璟 雷巖平 鄭瑞洋)如何保護古村落、古民居?如何留住鄉愁?在羅源縣西蘭鄉洋坪村,有一群“樓長”,經過4年努力,保存了16座古色古香的古厝,使洋坪獲得了“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美譽。洋坪村是羅源縣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個縮影。
昨日,記者從羅源縣城驅車20公里,來到了西蘭鄉的洋坪村。當地古厝專家、“樓長”蕭永洋告訴記者,村內古厝、廟宇、書院、土樓等傳統建筑,占到全村建筑總面積的一大半,目前完整保存著對面厝、惜字爐厝、水頭厝等16座明清古民居,建筑面積達15066平方米。記者看到,這些古民居為杉木結構,黛瓦青磚,白墻挑檐,皆玲瓏秀雅。厝內的木雕、木制風鈴、小姐閣樓、“武魁”匾牌等傳統建筑,令人稱奇。
蕭永洋告訴記者,前幾年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精致木雕被盜、古厝發生火災的情況時有發生。從2013年開始,洋坪村探索“樓長制”——16座古厝設16位樓長,負責日常巡管維護、防火防盜、募集資金、統一修繕等工作。“樓長是各厝里有威望的人,或者是鄉賢。在他們的號召下,各戶人家紛紛響應,小到電線改裝、安裝監控,大到捐資數十萬元。”蕭永洋說。
“不少鄉賢慷慨解囊,加上‘美麗鄉村’和‘幸福家園’的政策資金,時至今日,洋坪村的古民居保護性修繕已完成95%,相關投資超過1000萬元。”洋坪村黨支部書記蕭雪雪告訴記者。隨著修繕工程、國學堂、休閑長廊等一批項目推進,“秀美洋坪,明清古鎮”正從藍圖變為現實。
據悉,今年羅源在全市率先推出《關于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實施辦法》,每年將投入上千萬元資金扶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根據《辦法》,羅源縣將整合全縣旅游資源,挖掘各鄉鎮自身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漁業文化、美食文化、茶文化、古村落文化等,串珠成鏈,形成“一鄉一品”發展格局。

惜字爐厝里的藤制通風屋門。
□延伸閱讀
多彩洋坪 美麗鄉愁
“一灣海色四面景,群山如黛綠如藍。”羅源縣,作為福州“北翼”重鎮、“海上福州”重要組成部分,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挖掘洋坪村等一批古村落的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漁業文化等,將打造成閩江口金三角和閩東地區的一顆海上明珠。
洋坪村,系福建省首批古村落示范村、福州市革命老區村、羅源縣文化名村,也是一個擁有400多年歷史的“蕭姓村”、一座明清古建筑的“博物館”、一處美麗鄉愁的“棲息地”。
【綠色洋坪】
藏在世外桃源里原是避暑清涼地
這里,竹海綠濤、溪泉清冽,夏可避盛暑,猶如生態氧吧。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翠竹屋后,紅桃堂前。書聲悠揚,文氣氤氳。古老村落,淳樸民俗。”正如村口《洋坪村賦》所述,一如水墨畫卷,一如田園風光。
據當地古厝專家蕭永洋介紹,洋坪呈現“山中有溪,溪畔有宅,宅內有渠”的風水布局,又因地處山區、植被豐富,所以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每逢悠長午后,門前一張躺椅,可臥聽竹浪、風笛,可近觀庭院、長廊,可暢飲清泉、涼茶,增添幾分愜意。古厝內有溝渠,有古井,有魚池,自成小氣候,夏季可產生陰涼的對流風,又消去幾分暑意。

對面厝,縣令蕭奇懷舊居。
【古色洋坪】
十六古厝明清樣洋坪四絕文化味
這里,雕梁畫棟、廊腰縵回,古厝皆成群,恰似世外桃源。
溯至元朝,以迄明清,洋坪留下了古厝、古花、古味、古刻等“四絕”。
蕭永洋介紹說,水頭厝系村內最大的古厝,建筑面積達2960平方米。廳前琵琶、月琴等4把木雕古琴,栩栩如生,此為一奇;厝內養著古牡丹,百年不衰,歲歲花榮,若移植他鄉,便不開花,此為二奇。
對面厝是村內最氣派的古厝,四回廊、八書院,門墻是“正六品”才能配備的壓頂墻體,乃清代縣令蕭奇懷的故居。在厝內深院,小姐閣樓設計精巧,閨房、美人靠、觀景廊猶存,仿若再現“閑坐小窗讀周易”之景。
在惜字爐厝,木雕以螃蟹、蝦、章魚等海鮮為寄寓對象,如章魚有夫妻纏綿之寓意,雅趣橫生,也為一奇。
在土墻厝,四院皆有溝渠相連,形成“宅中有河”之景,晴天可納清涼,雨天可排積水。厝內還有“雙水”——地下水連通古井,井水清冽,可產佳釀;山泉水引入魚池,可喂錦鯉,可養花草。
【紅色洋坪】
文武之村有三賢革命老區八烈士
這里,耕讀傳家、紅旗飄揚,地靈而人杰,自成世家大院。
“洋坪地小,欲有作為,無非兩條:一者讀書,科場揚名;二者從軍,建功立業。”蕭永洋說,“這是洋坪村數百年的縮影,厝內開設學堂、武館,詩書傳家。”
如今,“修身齊家”“耕讀傳家”等牌匾及柱聯,仍清晰可見;現存的五塊“文魁”、一塊“武魁”、一塊“選魁”等功名匾,仍高懸大門。
“洋坪人能文能武,以前有騎都尉蕭茂展等‘三賢’,后來有八位革命烈士。”蕭永洋告訴記者,洋坪是革命老區村,共有26位有志青年參加革命,并有8人獻出了寶貴生命,祖厝曾是洋坪村蘇維埃政府所在地。

對面厝里的小姐閣樓。
【多彩洋坪】
發展旅游點石成金打造明清風情古鎮
洋坪是古村落,如何走出新路子?今年33歲的陳志勇,2015年從閩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來此掛職,他一直思考這個問題。
經過兩年探索,他和村干部、村民把脈出了一條新路子:整合洋坪的青山綠水、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傳承不絕的耕讀文化、革命老區文化等資源,打造“明清風情古鎮”。
根據規劃,洋坪村將形成觀光-文化-特色體驗三大主題,創建自然生態觀光區、耕讀文化體驗區、明清古民居展示區、生態農場體驗區、極限旅游體驗區等五大功能區,推出采摘園、農家樂、攀巖、垂釣、士族生活體驗等20多種鄉村旅游產品。
其中,關停的采石場將進行清理和生態恢復工作,擬打造百米攀巖項目,并與懸崖跳水運動基地、自駕游露營基地、汽車旅館等構成極限運動體驗區。
【魅力羅源】
鄉村旅游添活力幫扶政策接地氣
洋坪村是羅源縣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個縮影。
據悉,今年羅源在全市率先推出《關于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實施辦法》,每年將投入上千萬元資金扶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包括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編制、宣傳促銷、培訓、評優評先獎勵和項目補助等。
根據《辦法》,羅源縣將整合全縣旅游資源,挖掘各鄉鎮自身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漁業文化、美食文化、茶文化、古村落文化等,串珠成鏈,形成“一鄉一品”發展格局。
“對于鄉村旅游項目,羅源縣創新形式,多措并舉,讓幫扶政策更接地氣。”羅源縣政府有關人士介紹說,鼓勵農民充分利用現有的房屋和土地、荒灘和荒坡等非耕地、關閉的礦山、石板材廠房、已經廢棄的漁業措施等發展鄉村旅游業,點“廢”成“金”;由環保部門督查、指導和扶持鄉村旅游經營業主做好配套污染防治措施建設,驗收合格后給予一定補助;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旅游的信貸支持力度,對鄉村旅游經營性的小額信貸,縣財政將會給予全額貼息獎勵。
【交通提示】
洋坪村,位于羅源西蘭鄉北部,距福州市區80公里,距離羅源縣城20公里,距離鄉政府2.5公里,東臨洪洋鄉車溪村,西有大坪村,道路寬敞。
自駕線路:從羅源縣城出發,沿143縣道往西蘭鄉方向,途徑西蘭鄉客運站,最終至洋坪村,車程約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