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洋坪推行“樓長制” 16座古厝組成“明清建筑博物館”
2017-07-26 11:56:33 來源:福州新聞網
對面厝,縣令蕭奇懷舊居。 【古色洋坪】 十六古厝明清樣洋坪四絕文化味 這里,雕梁畫棟、廊腰縵回,古厝皆成群,恰似世外桃源。 溯至元朝,以迄明清,洋坪留下了古厝、古花、古味、古刻等“四絕”。 蕭永洋介紹說,水頭厝系村內最大的古厝,建筑面積達2960平方米。廳前琵琶、月琴等4把木雕古琴,栩栩如生,此為一奇;厝內養著古牡丹,百年不衰,歲歲花榮,若移植他鄉,便不開花,此為二奇。 對面厝是村內最氣派的古厝,四回廊、八書院,門墻是“正六品”才能配備的壓頂墻體,乃清代縣令蕭奇懷的故居。在厝內深院,小姐閣樓設計精巧,閨房、美人靠、觀景廊猶存,仿若再現“閑坐小窗讀周易”之景。 在惜字爐厝,木雕以螃蟹、蝦、章魚等海鮮為寄寓對象,如章魚有夫妻纏綿之寓意,雅趣橫生,也為一奇。 在土墻厝,四院皆有溝渠相連,形成“宅中有河”之景,晴天可納清涼,雨天可排積水。厝內還有“雙水”——地下水連通古井,井水清冽,可產佳釀;山泉水引入魚池,可喂錦鯉,可養花草。 【紅色洋坪】 文武之村有三賢革命老區八烈士 這里,耕讀傳家、紅旗飄揚,地靈而人杰,自成世家大院。 “洋坪地小,欲有作為,無非兩條:一者讀書,科場揚名;二者從軍,建功立業。”蕭永洋說,“這是洋坪村數百年的縮影,厝內開設學堂、武館,詩書傳家。” 如今,“修身齊家”“耕讀傳家”等牌匾及柱聯,仍清晰可見;現存的五塊“文魁”、一塊“武魁”、一塊“選魁”等功名匾,仍高懸大門。 “洋坪人能文能武,以前有騎都尉蕭茂展等‘三賢’,后來有八位革命烈士。”蕭永洋告訴記者,洋坪是革命老區村,共有26位有志青年參加革命,并有8人獻出了寶貴生命,祖厝曾是洋坪村蘇維埃政府所在地。 |
其它熱圖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