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實驗小學開展廢筆具的回收、再生活動。
環保志愿者向路人推介分類垃圾的益處。
黃秀云親自將鄰居們整理的分類垃圾送去回收站。
編者按
今年6月,福州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根據安排,2018年6月之前,在五城區的5個小區、5個單位和3個高等院校(系)開展首批試點;2018年7月以后,試點范圍將擴大為每個區1個街(鎮)及福州大學城片區。
記者了解到,福州早有許多市民、公益組織為這一天的到來積極鼓與呼,甚至身體力行地實踐了多年。
垃圾分類,從我家做起
“希望你們真的行動起來!就從自己家里做起,少用一次性物品,做好垃圾分類。”6月29日,黃秀云在福州新南方建材市場的環保講座上,分享自己的垃圾分類實踐,把簡單可行的方法介紹給在座聽眾。
在她居住的君臨東城小區,她帶動左鄰右舍一起實踐垃圾分類,已經9年了。
2008年,在一次參與舊衣捐贈的活動中,黃秀云接觸到了垃圾分類的知識。“我了解到,生活垃圾也是污染環境的一大原因。既然大家都在抱怨環境越來越差,為什么不從自家開始控制污染源呢?”她說。
此后,黃秀云在隨身攜帶的包包里裝上環保筷、水杯、手帕、購物袋,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在家中把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分開存放,把可回收垃圾按照紙皮、塑料、玻璃、利樂包等進行分類并清洗干凈……“如果像以前那樣各種臟臭垃圾混在一起,就少了再利用的機會,不但浪費資源,社會還要花成本去處理。”她說。
除了自己動手,黃秀云還向親戚朋友、左鄰右舍宣傳,號召大家一起來珍惜資源,每天把垃圾分好類,揀出能回收利用的物品。小區里有幾家人表示愿意加入進來。
但問題來了,分揀好的可回收垃圾沒有去處。黃秀云思來想去,做了個決定。
每周二晚上,她在自家門口擺開一排紙箱,上面貼好可回收垃圾的類型。參與的家庭帶上一周積攢的東西,按要求細分為10多類并清洗干凈,分別投入紙箱。
然后,黃秀云騎上小三輪,親自把這些廢品運去回收站。
這個頂嚴寒冒酷暑蹬三輪車的身影,感動了許多人。黃秀云把握機會,積極宣傳,“能影響一個是一個”。慢慢地,十多戶人家成了穩定的垃圾分類支持者,甚至隔壁小區也有兩三戶定期來送分類垃圾。廢品回收量漸大,終于有回收站愿意定期上門來收了。
更多人加入垃圾分類減量隊伍。有人教大家用果皮做酵素,用廢油做肥皂,就地處理部分廚余垃圾……
“這些年做下來,我的感受是,垃圾分類沒有多么難,只要有人啟發、帶頭,再解決好垃圾的去處問題,很多人是愿意參與的。”她說,“在配套設施完善之前,我們也可以從自己開始,從能實現的‘小目標’開始,為垃圾分類增加一點點力量。動起來總比干等著強。”。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7-05-24金山街道召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動員部署大會
- 2017-04-27“加大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力度”
- 2016-12-19廈門啟動垃圾分類宣導 3年內生活垃圾要減量20%
- 2016-06-26集美區大力開展2016年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堅行動
- 2015-12-31廈門市集美區四舉措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