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戲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
《荊楚歲時記》記載:“春時懸長繩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蕩秋千已經是很普遍的游戲,并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由于清明蕩秋千隨處可見,元明清三代定清明節為秋千節,皇宮里也安設秋千供皇后、嬪妃、宮女們玩耍。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7-03-27微矩陣丨閩清:開展“文明祭掃、生態安葬”殯葬改革移風易俗宣傳月活動
- 2017-03-27省委文明辦定于3月31日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
- 2017-03-27出境旅行——文明禮讓
- 2017-03-27“廁紙機”為文明塑造啟發新思路
- 2017-03-27龍巖市召開全市文明辦主任會議
- 2017-03-27廈門推動全市文明創建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