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天壇公園采訪時發現,位于公園南門、東門和西門的公廁內已經開始試點“人臉識別廁紙機”,利用技術手段控制廁紙使用量。從人臉識別到自動出紙,機器大概用時十余秒,據悉在試用該機器的三天時間內,平均每天的廁紙使用量減至原來的五分之一。(《北京晚報》)
公共設施內的免費廁紙,本是為了方便群眾的普惠之舉,但在有些地方卻成了個別群眾的囊中之物,“打包”帶走、過度取紙等不文明現象,既侵犯了公共利益,更有損社會文明和公民形象。
這也反映出共享經濟所遇到的尷尬處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更多如免費廁紙這樣的共享產品會進入老百姓的生活,這些共享產品會帶來很大的便利,但如果公民的素質無法匹配共享的理念,則會帶來相應的問題。共享單車所暴露出的問題就是一個事例。進入共享時代,對于公民的公德意識和道德素質是個更大的考驗。
促進社會文明,過去我們習慣于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進行引導,但有的時候效果不夠理想,特別是這些方式對風氣的轉變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在堅持傳統形式的同時,將新技術手段作為前置條件,通過限制不文明行為的產生,同時也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天壇公園的不文明取紙行為經過媒體曝光,引發輿論的熱議。如今,通過試點“人臉識別廁紙機”,不文明取紙行為迅速得到了控制,市民也由此認識到這一行為的不當性,對于文明取紙行為的塑造很有幫助。
當然,運用技術手段并不能取代傳統教育引導形式,要想徹底禁絕不文明用紙的現象,還需要從其它方面形成教育的合力,引導風氣轉正。一是加大文明教育力度,在公共設施內張貼提醒標語和告示牌,禁止不文明取紙行為;二是進行通報曝光,通過增設攝像頭等方式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取證、公開曝光;三是營造輿論氛圍,借助媒體力量進行監督,加強對不文明行為的宣傳教育,促進公眾認識的提高、
促進公民公共意識的提高,關鍵還是要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弘揚,完善宣傳、教育、監督、曝光等體制機制的建設,在全社會努力營造傳揚美德、共享文明的良好范圍,發揮輿論、社會多層面的監督力度,對于道德模范的榜樣力量要大力傳播,對于不文明行為要勇于制止并及時曝光,用良幣掃清劣幣,推動公民行為舉止更趨文明。(泉州市委文明辦 文平)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3-27龍巖市召開全市文明辦主任會議
- 2017-03-27廈門推動全市文明創建再提升
- 2017-03-25廈門召開全市文明創建再提升動員大會
- 2017-03-24豐澤區部署“三大戰役”建設生態文明
- 2017-03-24豐澤區部署“三大戰役”建設生態文明
- 2017-03-24霞浦縣召開“創文明城、迎省運會”動員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