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近年來,生態文明無小事的綠色觀念已然深入人心,在“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間,各地都在尋找著一個能使二者平衡且相互促進的點,他們有的通過推行生態制度創新,讓生態文明建設愈發科學化、制度化,還有的通過優化生態文明舉措,逐步確立了適合當地實際的綠色發展之路。(3月12日中國文明網)
俗話說: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在品嘗了犧牲環境促發展帶來的苦果之后,生態文明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人們覺得,只有將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一種覺醒,也是一種進步。現代社會,人們也越來越追求健康向上、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但是光有理想追求還不夠,還得要有實實在在的舉措,用實際行動給大地披綠、讓山川秀美、為華夏增輝。
在植綠中培養生態文明意識。陽春三月植樹忙。每年3月都是植樹綠化的黃金季節,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植樹綠化活動,有不少地方還把植樹綠化列入社會發展規劃,使綠化家園變成了一項人人參與、個個重視的社會工程。年年綠化,使我們的生態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生活質量有了一定改善。所以,公民要養成主動參與植樹綠化活動的習慣,為我們的健康生活營造生態屏障,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遺產。
在護綠中堅定生態文明信念。植樹容易養護難。植樹綠化是為了提高綠化面積,改善生態環境,然而綠化面積不能只看栽了多少樹,還要看活了多少棵。以往,有個別地方種樹只為“數”的現象比較嚴重,植樹綠化只管栽種不管養護,看起來在了不少樹,但是成活率較低,綠化效果也就打了折扣。因此,植樹綠化不能只管埋頭栽樹,還要在后期的管護上多下功夫,這樣才能堅定我們的生態文明信念,守護好我們的綠色家園。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國家的戰略決策,關系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和科學發展,不過從另一個層面來看,老百姓才是生態文明建設真正的受益者,因為只有生態環境有效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高,才能享受到健康生活的樂趣。所以,每一個公民都必須樹立自覺意識,不僅積極參加各種植樹綠化行動,還應該制止他人破壞綠化的行為,用心守護好我們的綠色家園,用實際行動創造美好的綠色文明生活。(施建暉)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3-14福州市民行為小“蝶變” 折射城市大文明
- 2017-03-13倉山區開展“有福之州·文明同行”志愿服務系列活動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活動
- 2017-03-13倉山區開展“有福之州·文明同行”志愿服務系列活動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活動
- 2017-03-13倉山區開展“有福之州·文明同行”志愿服務系列活動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活動
- 2017-03-13石獅市舉行義務植樹活動 建設生態文明
- 2017-03-13石獅市舉行義務植樹活動 建設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