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式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古泉州(刺桐)史跡”申報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
本報訊(記者許雅玲)猴年春節期間,泉州登上央視春晚,聚焦海內外目光;金雞報曉時分,泉州又刷爆朋友圈,再次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響亮名片。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海上絲綢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跡”作為2018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跡”將有望成為我國第53項世界遺產,這標志著泉州海絲申遺之路正式邁出具有實質性意義的一大步。
“古泉州(刺桐)史跡”系列遺產是泉州在以“刺桐”的代稱聞名于世的宋元時期(960-1368),在“海上絲綢之路”進入繁盛階段的背景下,產生并遺留至今的與海洋商貿、海洋文化相關的諸多史跡與遺址。它們代表了宋元時期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航海、貿易運行系統,完整而突出地展現了長期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上的古代中華帝國在其海洋文明發展高峰時期的航運設施水平、文化交流與港口城市的建設情況,體現了古泉州作為宋元時期東方重要港口城市的歷史地位、航海和貿易傳統,以及因國際交流而形成的社會文化特征,從不同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紀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圖景。作為著名歷史事件“馬可波羅世紀之旅”東西兩端的威尼斯和泉州明確見于史籍。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6個遺產點列入“古泉州(刺桐)史跡”,分別為: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江口碼頭、九日山祈風石刻、真武廟、天后宮、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泉州府文廟、老君巖造像、開元寺、伊斯蘭教圣墓、清凈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德濟門遺址、洛陽橋。
記者了解到,推動海絲申遺,是泉州全市上下十多年來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重要行動。早在2001年,泉州就在全國率先全面啟動海絲申遺工作。2006年和2012年“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曾兩次列入中國申遺預備名單。下階段,全市上下將齊心協力、共同參與,做好我市申遺文物本體保護、環境整治等各項工作。同時,充分調動廣大市民群眾參與申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推進申報工作營造濃厚氛圍。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7-02-02中央文明辦發布2017年1月“中國好人榜”
- 2017-01-25春節期間長樂市將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文明過年”活動
- 2017-01-25強化文明出游教育
- 2017-01-25強化文明出游教育
- 2017-01-24倡導文明過節新風尚 南坑街道開展禁炮宣傳活動
- 2017-01-24福鼎市文明辦舉辦新春道德模范座談會